题目内容
【题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X<Y<Z
B. 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 a—定由W、X两种元素组成
D. 图中转化过程d物质在作为反应物时均即为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由转化关系图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C>O,故A错误;B.由NaH+H2O=NaOH+H2↑,可知H-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Y<W,故B错误;C.a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可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故C错误;D.Na2O2与水或CO2反应时,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查阅资料】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 温度 反应程度 | 氧化铁 | 氧化铝 | 氧化铜 | 氧化镁 |
开始反应 | 420℃ | 515℃ | 305℃ | 490℃ |
剧烈反应 | 490℃ | 540℃ | 350℃ | 545℃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的金属氧化物是___________。
【设计并完成实验】
Ⅰ. 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Ⅱ. 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Ⅲ. 将3.0g氯酸钾与X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
Ⅲ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实验Ⅰ和Ⅲ比较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与实验Ⅲ相同.实验Ⅱ和Ⅲ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然后进行称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还要再将黑色粉末和_______________混合加热进行实验。
【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有何影响?
【设计并完成实验】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为3% H2O2溶液,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讨论交流】(1)图乙是“0.1克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是“不同质量的MnO2与相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下图是实验室制备1,2-一二溴乙烷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加热及夹持设备已略)。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之前必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装,B中水沿导管G上升,则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E,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6)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结果学生发现反应结束时,无水乙醇消耗量大大超过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题目】近现代中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侯氏制碱法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 用青蒿素治疗疟疾 | 独创无氰电镀新工艺 |
A.以NH3、CO2、NaCl为原料最终制得纯碱 | B.由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高分子 | C.用萃取原理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 D.以铜盐、碱等溶液为电解液镀铜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