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实验室常用98%(ρ=1.84g•mL-1)的浓H2SO4配制与水体积比为1:4的稀H2SO4,此稀H2SO4的密度为1.23g•mL-1,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A. | 4.6mol•L-1 | B. | 5.7mol•L-1 | C. | 3.88mol•L-1 | D. | 18.4mol•L-1 |
分析 溶液稀释前后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然后计算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依据c=$\frac{1000ρω}{M}$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设硫酸的体积为1mL,则水的体积为4mL,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frac{1×1.84×98%}{1×1.84+1×4}$)×100%=30.9%,
稀释后硫酸的浓度为:c=$\frac{1000ρω}{M}$=$\frac{1000×1.23×30.9%}{98}$=3.88 mol/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明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是解题关键,注意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百分数浓度之间的换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治理氮氧化物(NOx)的污染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NO能被灼烧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同时生成FeO,利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反应.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
(1)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f→e→j→i→h→g(或g→h)→b→c→d(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NO3、NO2等酸性气体.
(3)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Fe$\frac{\underline{\;\;△\;\;}}{\;}$2FeO+N2.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反应开始时,铜片表面出现无色气泡,铜片逐渐变小,烧瓶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烧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5)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NOx):NO+NO2+2NaOH=2NaNO2+H2O.设计实验验证产物Na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限选试剂:稀硫酸、KI-淀粉溶液、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最终得到的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
已知①Ksp(AgNO2)=2.0×10-8,Ksp(AgCl)=1.8×10-10;
②Ka(HNO2)=5.1×10-4.
若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实验方法是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NO2(试剂自选).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
(1)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f→e→j→i→h→g(或g→h)→b→c→d(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NO3、NO2等酸性气体.
(3)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Fe$\frac{\underline{\;\;△\;\;}}{\;}$2FeO+N2.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反应开始时,铜片表面出现无色气泡,铜片逐渐变小,烧瓶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烧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5)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NOx):NO+NO2+2NaOH=2NaNO2+H2O.设计实验验证产物Na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限选试剂:稀硫酸、KI-淀粉溶液、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① | ② | NaNO2具有氧化性 |
2 | ③ | ④ | NaNO2具有还原性 |
已知①Ksp(AgNO2)=2.0×10-8,Ksp(AgCl)=1.8×10-10;
②Ka(HNO2)=5.1×10-4.
若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实验方法是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NO2(试剂自选).
16.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2~3min(填0~1、1~2、2~3、3~4、4~5),原因是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
②求3~4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0.025mol/(L•min)(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CD.
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X+Y?2Z.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CD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生成1mol Y的同时生成2mol Z
③2min内X的转化率为30%.
④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且已知17g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kJ/mol.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 100 | 240 | 464 | 576 | 620 |
②求3~4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0.025mol/(L•min)(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CD.
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X+Y?2Z.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CD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生成1mol Y的同时生成2mol Z
③2min内X的转化率为30%.
④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且已知17g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kJ/mol.
1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_{92}^{235}U$是核电站的主要原料,2.35g${\;}_{92}^{235}U$的中子数为0.92NA | |
B. | ${\;}_{53}^{131}I$具有放射性,1.31g${\;}_{53}^{131}I$具有的中子数为0.78NA | |
C. | 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中约含有NA个氦原子 | |
D. | 0.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CO32- |
12.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 温度(℃) |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CH3OH(g) | CH3OCH3(g) | H2O(g) | ||
Ⅰ | 387 | 0.20 | 0.080 | 0.080 |
Ⅱ | 387 | 0.40 | ||
Ⅲ | 207 | 0.20 | 0.090 | 0.090 |
A. |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 |
B.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 | |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压强与容器Ⅲ中的压强相同 | |
D. |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CH3OH 0.15 mol、CH3OCH3 0.15 mol 和H2O 0.10 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
19.尿素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工业上尿素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当氨碳比n(NH3)/n(CO2)=4,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与B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的大小关系为( )
A. | v逆(CO2)>v正(CO2) | B. | v逆(CO2)<v正(CO2) | C. | v逆(CO2)=v正(CO2) | D. | 无法判断 |
1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防止白色污染应将废旧塑料加以焚烧 | |
B. | 加热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 |
C. | 富脂禽品包装中常放入活性铁粉袋,以防止油脂氧化变质 | |
D. | 用K2FeO4代替Cl2处理饮用水时,既有杀菌消毒作用,又有净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