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N2(g)+3H2(g)?2NH3(g)△H=-92.4kJ/mol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合成氨工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②③
②③
(填序号).①反应压强为20Mpa~50Mpa ②500℃的高温 ③铁触媒作催化剂 ④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未反应的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
(2)一定条件下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n(N2)变化如图所示(T-温度).则T2
<
<
T1(填>、=、<),判断的依据是: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下降,所以T1>T2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下降,所以T1>T2
(3)合成氨气所需的氢气可以由水煤气分离得到.涉及反应信息如下:
反应一:C(s)+H2O(g)?H2(g)+CO(g) 平衡常数K1
反应二:CO(g)+H2O(g)?H2(g)+CO2(g) 平衡常数K2
①K1的表达式:K1=
c(H2)?c(CO) |
c(H2O) |
c(H2)?c(CO) |
c(H2O) |
②将一定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以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别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H2O | CO | H2 | CO | |||
1 | 650 | 1 | 2 | 0.8 | 1.2 | 5 |
2 | 900 | 0.5 | 1 | 0.2 | 0.8 | 3 |
3 | T | a | b | c | d | t |
0.16 mol?L-1?min-1
0.16 mol?L-1?min-1
(Ⅱ) 在实验3,当a=0.5、b=1时,要使c、d数据与实验2相同,且t<3,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D
D
(填序号)A.其它条件不变温度T<900℃B.其它条件不变温度T>900℃
C.充入一定量氖气 D.使用高效催化剂
(Ⅲ)对于反应二,当升高温度时K2
减小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1)从化学平衡角度考虑,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氨气的产率,据此进行分析;
(2)合成氨是放热反应,根据图象中氨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及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判断即可;
(3)①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完成;
②(Ⅰ)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及题中数据进行计算;
(Ⅱ)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
(Ⅲ)根据实验1、2,利用等效平衡判断该反应为放热,然后根据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2)合成氨是放热反应,根据图象中氨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及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判断即可;
(3)①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完成;
②(Ⅰ)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及题中数据进行计算;
(Ⅱ)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
(Ⅲ)根据实验1、2,利用等效平衡判断该反应为放热,然后根据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解答:解:(1)①反应压强为20Mpa~50Mpa,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①错误;
②500℃的高温,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向着逆向移动,不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②正确;
③铁触媒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一定,所以③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③正确;
④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未反应的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减少生成物,平衡向着正向移动,④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④错误;
故选②③;
(2)由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下降,所以T1>T2,
故答案为:T2<T1;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下降,所以T1>T2;
(3)C(s)+H2O(g)?H2(g)+CO(g)反应中,C是固体,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故答案为:
;
②(Ⅰ)v(CO2)=
=0.16mol/(L?min),故答案为:0.16 mol?L-1?min-1;
(Ⅱ)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等效的平衡状态,但到达平衡的时间短,故采取的措施要使得反应速率快,但平衡不移动,所以D正确,故选D;
(Ⅲ) 由实验1、2,利用等效平衡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②500℃的高温,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向着逆向移动,不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②正确;
③铁触媒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一定,所以③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③正确;
④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未反应的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减少生成物,平衡向着正向移动,④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④错误;
故选②③;
(2)由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下降,所以T1>T2,
故答案为:T2<T1;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下降,所以T1>T2;
(3)C(s)+H2O(g)?H2(g)+CO(g)反应中,C是固体,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c(H2)?c(CO) |
c(H2O) |
c(H2)?c(CO) |
c(H2O) |
②(Ⅰ)v(CO2)=
0.8mol/L |
5min |
(Ⅱ)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等效的平衡状态,但到达平衡的时间短,故采取的措施要使得反应速率快,但平衡不移动,所以D正确,故选D;
(Ⅲ) 由实验1、2,利用等效平衡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化学平衡的计算、影响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因素、平衡的判定、化学平衡图象等,注重高考常考查点的考查,注意图象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