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海南)(1)下列有关元素锗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D
BD

A.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B.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分子都是四面体构型
C.二氧化锗与二氧化碳都是非极性的气体化合物
D.锗和碳都存在具有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
(2)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①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
1s22s22p63s23p63d104s1

②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cm-3,则镉晶胞的体积是
4.7×10-23
4.7×10-23
cm3、晶胞的质量是
4.23×10-22
4.23×10-22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6.01×1023mol-1
6.01×1023mol-1

(列式计算,己知Ar(Cu)=63.6);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
sp3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
K2CuCl3
K2CuCl3

(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
,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
Cu+H2O2 +4NH3=Cu(NH342++2OH-
Cu+H2O2 +4NH3=Cu(NH342++2OH-
分析:(1)A、锗是金属而碳是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要低于碳;
B、四氯化锗和四氯化碳都是分子晶体且构型相同;
C、金属氧化物不是气体;
D、锗和碳都易于形成四个键,能形成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
(2)①铜是29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
②根据晶胞的棱长a,其体积为a3;晶胞的质量=体积×密度;
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一个晶胞能分摊到4个Cu原子,故铜的摩尔质量=
1
4
×晶胞质量×NA,据此计算NA
(3)a位置上Cl原子成2个单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据此判断;
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其中铜元素为+2价,故另一种化合物中铜为+1价,CuCl3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据此书写;
(4)题中给出了两物质和铜单独不反应,而同时混合能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这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根据电荷守恒,还原氢氧根离子生成.
解答:解:(1)A、碳和锗同主族,碳在第二周期,而锗在第四周期,锗是金属元素,故其第一电离能低于碳,故A错误;
B、四氯化锗和四氯化碳都是分子晶体且构型相同,故B正确;
C、金属的氧化物不是气体,故C错误;
D、锗和碳都易于形成四个键,能形成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①铜是29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②1pm=10-10cm,故一个晶胞的体积为(361×10-10cm)3=4.7×10-23cm3;晶胞的质量=体积×密度,故一个晶胞的质量为4.7×10-23cm3×9.00g?cm-3=4.23×10-22g;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一个晶胞中Cu原子数目为8×
1
8
+6×
1
2
=4,故铜的摩尔质量=
1
4
×晶胞质量×NA,所以63.6g?mol-1=
1
4
×4.23×10-22g×NA,得NA=6.01×1023mol-1
故答案为:4.7×10-23;4.23×10-22;6.01×1023mol-1
(3)a位置上Cl原子成2个单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其中铜元素为+2价,故另一种化合物中铜为+1价,CuCl3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K2CuCl3,故答案为:sp3;K2CuCl3
(4)题中给出了两物质和铜单独不反应,而同时混合能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方程式可表示为:Cu+H2O2 +4NH3═Cu(NH342++2OH-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Cu+H2O2 +4NH3═Cu(NH342++2OH-
点评:本题以铜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干知识,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海南)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
CH2=CH2+B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d
d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c
c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b
b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蒸馏
蒸馏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