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86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族 B. 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 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IIIB D. 第四周期共含32种元素

【答案】C

【解析】A.元素周期表含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ⅤⅢ族,1个0族,共16个族,故A错误;B.第ⅠA族的元素含H及碱金属元素,H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第ⅢB族含锕系15种元素和镧系15种元素,则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共32种,故C正确;D.第四周期含有的元素从19号到36号,共18种元素,故D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mL 2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逐渐升至35℃,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最终停留在20℃.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mL 2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

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

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氧化钙与水

左低右高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

铝片与烧碱溶液

左低右高

铜与浓硝酸

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方案一中,温度先升高的原因是 , 升至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2)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
(3)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 , 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题目】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 DME熔点-141.5℃沸点-24.9℃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COH2)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如下

CO(g)+2H2(g) CH3OH(g) H1=-90.0kJ·mo l -1

2 CH3OH(g) CH3OCH3(g)+H2O(g) H2=-20.0kJ·mo l -1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O(1) =H2O(g) H= +44.0kJ/mol若由合成气(COH2) 制备 1molCH3OCH3(g)且生成 H2O(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模拟该制备原理500K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6molH25min达到平衡,平衡时测得c(H2)=1.8mo l·L-1c(CH3OCH3)=0.2mo l·L-1此时 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可逆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K2=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 值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了温度

C. 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不变 D. 容器中 CH3OCH3 的体积分数减小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投料比充入 CO(g) H2(g)进行反应①平衡时 CO(g) H2(g)的转化率如图1所示a=________ (填数值)

5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 2 所示电解质为 ( K2CO3)其中 CO2 会参与电极反应。 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

6对于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 H1= + 41.2kJ/mol在一个绝热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υ(CO2)υ(H2O)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