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 | |
B. | 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 |
C. | Na2SiO3是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 |
D. | 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分析 A.二氧化硅可溶于氢氟酸;
B.溶液和胶体都可以通过滤纸;
C.硅酸钠的水溶液叫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通常用作耐火材料;
D.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解答 解:A.SiO2不溶于水,能溶于氢氟酸,如氢氟酸腐蚀玻璃是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故A错误;
B.溶液和胶体都可以通过滤纸,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可以利用渗析的方法,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故B错误;
C.硅酸钠的水溶液叫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既不燃烧也不易被腐蚀,是木材防火剂的原料,故C正确;
D.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不是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溶液和胶体的性质和区别,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油脂、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 |
B. | 用 95%的医药酒精消毒 | |
C. | 乙烯、聚乙烯均可使溴水反应褪色 | |
D. | 石油的裂化、裂解、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
17.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属于烷烃 | B. |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
C. | 相对分子质量为44 | D. | 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检验K+的存在 | |
B. | 用玻璃棒蘸取Na2CO3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 |
C. | 液溴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 | |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NaOH固体溶解后未恢复到室温就定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
1.下列酸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硫元素或者氮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 稀硫酸 | B. | 稀硝酸 | C. | 浓硫酸 | D. | 浓硝酸 |
18.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SO2 | 溶液由红色变浅红色或无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将一块铝片插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铝片与浓硫酸不反应 |
C |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振荡 | 溶液由黄色变蓝色 | 氧化性Fe2+>Cu2+ |
D |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显紫色 | 原溶液中含有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5.下列实验操作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 操作或现象 | 结论 |
A | 向含有NaOH的Mg(OH)2悬浊液中滴加COCl2溶液,产生粉色沉淀 | KSP[CO(OH)2]<KSP[Mg(OH)2] |
B | 将铁粉和铜粉分别和硫粉混合加热,分别生成FeS、Cu2S | 还原性:Fe>Cu |
C | 在透明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胶状物质 | 原溶液含有SiO32- |
D | 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过氧化氢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铜做催化剂,加入氯化铁的产生气泡速率更快 | 其它条件相同时,Fe3+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强于Cu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已知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H 的体系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容器内颜色保持不变 | B. | 2υ正(NO)=υ正(O2) | ||
C. | 气体体积保持不变 | D. | 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