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 Na与O2 B. Fe和FeCl3 C. NaOH与CO2 D. Cu与HNO3
【答案】B
【解析】
A.Na与O2在不加热时生成Na2O,加热时生成Na2O2,则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A不选;
B.Fe和FeCl3反应只生成氯化亚铁,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B选;
C.NaOH与CO2反应,CO2不足时生成水和Na2CO3,CO2过量时生成NaHCO3,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C不选;
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D不选。
答案选B。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0.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Cl2(g)COCl2(g)其中容器Ⅰ中5min时到达平衡。
容器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CO | Cl2 | COCl2 | COCl2 | ||
Ⅰ | 500 | 1.0 | 1.0 | 0 | 0.8 |
Ⅱ | 500 | 1.0 | a | 0 | 0.5 |
Ⅲ | 600 | 0.5 | 0.5 | 0.5 | 0.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Ⅰ中前5min的中反应速率v(CO)=0.16mol·L-1·min-1
B.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容器Ⅱ中起始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55mol
D. 若起始时间容器Ⅰ中加入CO0.8mol、Cl20.8mol,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80%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25ml 沸水中滴加5~6滴 FeCl3饱和溶液,持续加热煮沸 | 变为红褐色 | 最终制得 Fe(OH)3 胶体 |
B | 欲收集酯化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并分离提纯,将导管伸入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下,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 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 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 溶液,且密度比水小 |
C | 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 无明显现象 | 淀粉未发生水解 |
D | 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 |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 I3- I2+I- |
A. A B. B C. C D. D
【题目】资料显示“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实验如下。
装置 |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5分钟后) |
①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 | 无明显变化 | |
②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HCl | 溶液变蓝 | |
③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KCl | 无明显变化 | |
④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CH3COOH |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浅 |
(1)实验②中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④比②溶液颜色浅的原因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KI与O2的反应,用上表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5小时后) |
⑤2 mLpH=8.5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 | 溶液才略变蓝 |
⑥2 mLpH=10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 | 无明显变化 |
I.对于实验⑥的现象.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i.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
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O2后,_______。
Ⅱ.乙同学向pH=10的KOH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3-,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