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上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装载近35吨液氯的槽车因爆胎与迎面大客车相撞大量液氯外泄,导致多人死伤.下列有关现场处置方法不正确的是


  1. A.
    将槽罐吊入盛烧碱的临时水池中
  2. B.
    将人、畜迅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3. C.
    用毛巾浸透NaOH溶液捂住鼻子
  4. D.
    用毛巾浸透肥皂水或苏打溶液捂住鼻子
C
解析:

分析:根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氯气微溶于水、能溶于碱等性质来分析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中正确的做法.
解答:A、因氯气能与碱反应,则可以将槽罐吊入盛烧碱的临时水池中来吸收氯气,故A不选;
B、因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较高的地方氯气较少,则可以将人、畜迅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故B不选;
C、因NaOH溶液是强碱溶液,腐蚀性强,能腐蚀皮肤,则不能用毛巾浸透NaOH溶液捂住鼻子,故C选;
D、因肥皂水为弱碱性,能够吸收氯气,为防止氯气刺激鼻腔,则可以用肥皂水或苏打溶液浸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离,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明确氯气的密度、与水、与碱的反应即可解答,但注意不能利用强碱浸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离,强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