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乙烯(二氧化硫) | 溴水 | 洗气 |
B | 溴苯(溴) | NaOH溶液 | 分液 |
C | 苯(苯酚) | 加浓溴水 | 过滤 |
D | 乙烷(乙烯) | 酸性KMnO4溶液 | 洗气 |
B
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二氧化硫均和溴水反应,无法分离,错误;B、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溴苯不反应,且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分离溴苯、溴,正确;C、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无法分离,错误;D、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乙烷中又有新的杂质,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除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醛糖,果糖是酮糖,二者可用银镜实验加以鉴别 |
B.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会使测定出的氨水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
C.仅用淀粉溶液、稀硫酸、碘水、新制氢氧化铜四种试剂可完成淀粉水解产物及水解程度检验的探究实验 |
D.如图实验可证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
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存在K+ |
C.利用一束强光照射明矾溶液,产生光亮的“通路”,说明明矾一定发生了水解 |
D.向含X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说明X中一定不含醛基 |
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是:
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B.分别取两种固体溶于水,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
C.分别取两种固体各 1 g,滴入几滴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 |
D.分别取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称重 |
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 试剂B | 湿润的 试纸A | 现象 | 结论 |
A | 碘水 | 淀粉试纸 | 变蓝 | 碘具有氧化性 |
B | 浓氨水,生石灰 | 蓝色石蕊试纸 | 变红 | 氨气为碱性气体 |
C | Na2SO3,硫酸 | 品红试纸 | 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D | Cu,浓硝酸 | KI-淀粉 试纸 | 变蓝 | NO2为 酸性气体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食盐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 | 说明该食盐不是加碘盐 |
B | 银氨溶液中滴入少量组成为C2H4O2的液态有机物,水浴微热,有银镜出现 | 可确定该有机物一定是甲酸甲酯 |
C | 向两支盛有KI3的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 |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I3-I2+I- |
D | 室温下向CuCl2和少量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绿色溶液 | 除去杂质FeCl3得纯净CuCl2溶液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
A.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
B.失去标签的AgNO3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可选用(NH4)2CO3溶液作鉴别试剂 |
C.用铜丝代替铂丝做焰色反应 |
D.在裂化汽油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振荡后若紫色褪去即可证明其中含甲苯等苯的同系物 |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的方法、装置或操作都正确的是( )
A.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可使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
B.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可使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 |
C.实验室制氨气,如图丙所示 |
D.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