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A. | 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 B. | 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
C. | 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 D. | 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
分析 A、甲烷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碳和氢气;
B、烷烃有碳氢元素组成,能够燃烧;
C、烷烃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烷烃性质稳定,不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答 解:A、甲烷分解生成氢气和碳单质,故A正确;
B、烷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B正确;
C、烷烃能够和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由于烷烃性质稳定,不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烷烃的化学性质,根据烷烃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本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在平衡体系Ca(OH)2(s)?Ca2+(aq)+2OH-(aq)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增大的是( )
A. | 加入少量MgCl2固体 | B. | 继续加水 | ||
C. | 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 D. | 升高温度 |
10.从2mol/L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含Cl-为0.5mol的溶液,所取溶液的体积是( )
A. | 1 L | B. | 0.5 L | C. | 0.25 L | D. | 0.125L |
2.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
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有关数据如表:
实验步骤如下:
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mL浓硝酸配制混合液,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把18mL(15.84g)苯加入A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C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配制混合液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3)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
(4)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盐.
(5)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
(6)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72%.
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苯 | 5.5 | 80 | 0.88 | 微溶于水 |
硝基苯 | 5.7 | 210.9 | 1.205 | 难溶于水 |
间二硝基苯 | 89 | 301 | 1.57 | 微溶于水 |
浓硝酸 | 83 | 1.4 | 易溶于水 | |
浓硫酸 | 338 | 1.84 | 易溶于水 |
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mL浓硝酸配制混合液,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把18mL(15.84g)苯加入A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C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配制混合液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3)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
(4)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盐.
(5)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
(6)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72%.
12.下列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对于同一物质来讲,熵值的大小与其状态有关,固态物质的熵值最小 | |
B. |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 |
C. | pH=5的溶液和pH=3的溶液相比,前者c(H+)是后者的100倍 | |
D. | 在25℃,101KPa时,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
17.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 | 减少有毒物 | B. | 治理污染点 | C. | 处理废弃物 | D. | 杜绝污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