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若试验结果偏低,原因可能是( )A. | 坩埚未完全干燥 | B. | 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 ||
C. | 坩埚上沾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 | D. | 加热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
分析 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中,加热前后质量的减少量即是失去结晶水的质量,质量差偏大,使n值偏大,若质量差偏小,使n值偏小,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坩埚未完全干燥,会使测得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大,会使实验结果偏高,故A错误;
B.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测量结果偏高,故B错误;
C.坩锅内附有不分解的杂质,而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不变,测量结果不变,故C错误;
D.加热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会使测得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小,会使实验结果偏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测定,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测定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分析误差时从导致加热前后的质量差进行判断,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当镁原子的电子排布由1s22s22p63s2转化为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
B. | 激发态处在3p原子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 |
C. | 基态处在2p能级中的6个电子(基态)能量一定不相同 | |
D. |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
1.已知X元素是第二周期主族元素:
由上述表格,推断X为Be(或铍).
电离能(KJ/mol) | I1 | I2 | I3 | I4 |
X | 932 | 1821 | 15399 | 21771 |
8.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 |
B. | 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 |
C. |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 |
D. |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
18.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胶体具有介稳性是因为胶体带有电荷 | |
B. |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振荡,即可得到Fe(OH)3胶体 | |
C. |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因为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 |
D. | 胶体化学的应用很广,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
5.下列仪器属于容量瓶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碘晶体升华,只需克服碘单质分子间的作用力 | |
B. | 冰、干冰、水晶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都属于分子晶体 | |
C. | N2和CS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 |
D. | 氢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