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后,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B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不一定没有水解 |
C |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
D |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 | 证明常温下KSP(BaSO4)>KSP(BaCO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被高锰酸钾氧化;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Qc(BaSO4)>KSP(BaSO4).
解答 解:A.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则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则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则淀粉不一定没有水解,故B正确;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被高锰酸钾氧化,则使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为乙烯,故C错误;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Qc(BaCO3)>KSP(BaCO3),则生成BaCO3,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有机物的检验、沉淀的生成、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下列表示物质或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HF的电子式为 | |
B. |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_{35}^{80}$Br | |
C. | Na2O2的电子式为: | |
D.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下列关于乙醇(C2H5OH)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俗称酒精 | B. | 常作溶剂 | ||
C. | 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D. | 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
9.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Y的单质呈黄色,常见于火山口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Z | |
B. | 简单离子半径:W<X<Z | |
C. |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同族其它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 | |
D. | 将标况下等体积的Z单质与Y的低价氧化物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迅速褪色 |
19.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还原铁粉 | B. | 将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 | ||
C. |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D. | 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 |
B. | 苯和甲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 |
C. |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名称为:2,4-二甲基-5-丙基庚烷 | |
D. | 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相同 |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T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如图所示.X、Z、T均能与Y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 T元素对应的简单阴离子具有强还原性 | |
B. | Z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 |
C. | Z与T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 |
D. | 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Z>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