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在稀氨水中,丁二酮肟(CH3C=N-OH)2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丁二酮肟镍(结构如图),常用于检验Ni2+.①在丁二酮肟镍中,存在的作用力有ACDF
A.配位键B.离子键 C.σ键 D.π键 E.金属键 F.氢键
②在丁二酮肟镍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sp2、sp3.
分析 碳氮之间是双键,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镍原子有空轨道,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因此二者形成配位键;丁二酮肟中甲基中的碳原子都是单键,在与氮相连的碳上有碳氮双键,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①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存在配位键,含有C=N键,则含有σ键、π键、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氢键,分子中不含离子键和金属键,
故答案为:ACDF;
②丁二酮肟中甲基中的碳原子都是单键,在与氮相连的碳上有碳氮双键,因此杂化类型是sp2和sp3杂化,故答案为:sp2、sp3.
点评 本题考查晶体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做题时注意化学键的识别以及杂化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2-甲基戊烷和4-甲基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 |
B. | 分子式为C5H10O2且能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有3种 | |
C. | 乙醇制备乙烯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均为脱水的取代反应 | |
D. | 苯与液溴在FeBr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从香料中提取下列四种有机物成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均可与Na、NaOH、H2发生反应,1mol四种物质最多消耗Na、NaOH、H2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分别为1:1:1:1、1:2:2:1、4:3:3:5 | |
B. | ①②③④属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8H8O3 | |
C. | 可用银氨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区分③④ | |
D. | ①②③④中所有原子均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
11.含氮有机物对乙酰氨基酚(如图)是生活中常见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对乙酰氨基酚的分子式为:C8H10NO2 | |
B. | 对乙酰氨基酚可与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 |
C. | 与对乙酰氨基酚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硝基和苯环,且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的分子共有6种 | |
D. | 对乙酰氨基酚可以与Na2CO3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 |
18.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AgNO3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3种猜想:
甲:Ag2O、NO2、O2乙:Ag、NO2、O2 丙:Ag2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丙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Ag2O与粉末态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针对甲、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NO3固体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有气泡.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证明一定有O2生成的依据是C中的溶液不褪色,且D中的溶液褪色,与此相关的化学原理为Na2SO3+H2O?NaHSO3+NaOH、2Na2SO3+O2═2Na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针对试管中残留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b(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判断该实验装置有无缺陷?若有,应如何改进?有,应在AB装置间增加防倒吸的装置.
甲:Ag2O、NO2、O2乙:Ag、NO2、O2 丙:Ag2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丙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Ag2O与粉末态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针对甲、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NO3固体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有气泡.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证明一定有O2生成的依据是C中的溶液不褪色,且D中的溶液褪色,与此相关的化学原理为Na2SO3+H2O?NaHSO3+NaOH、2Na2SO3+O2═2Na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针对试管中残留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操作 | 现象 |
a |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 黑色固体不溶解 |
b |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判断该实验装置有无缺陷?若有,应如何改进?有,应在AB装置间增加防倒吸的装置.
8.将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溶于盐酸,再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当NaOH溶液加到一定量时,白色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这种合金是( )
A. | FeAl合金 | B. | ZnAl合金 | C. | CuMg合金 | D. | MgAl合金 |
15.已知:2Fe3++2I-=2Fe2++I2,向1L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横、纵坐标的单位均为mol.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线段BC代表Fe3+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 |
B. | 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 | |
C. | 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 |
D. | 原溶液中n (Fe2+):n (I-):n(Br-)=2:1:3 |
15.锰酸锂(LiMn2O4)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工业上可利用软锰矿浆(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2O3、FeO、Al2O3、SiO2制备锰酸锂,生产流程如图1:
已知:
①软锰矿浆在吸收含硫烟气的过程中酸性逐渐增强.
②在此流程中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1)已知:SO2的吸收率与温度及烟气流速的关系如图2.为提高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率,可以采取的措施
降低通入含硫烟气的温度或减小通入含硫烟气的流速
(2)滤液1中所含金属阳离子有Mn2+、Al3+、Fe2+(填离子符号).
(3)在实际生产中,在实际生产中,Li2CO3与Mn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4混合均匀加热制取LiMn2O4.
①升温到515℃时,Li2CO3开始分解产生CO2,同时生成固体A,此时比预计Li2CO3的分解温度(723℃)低得多,可能原因是MnO2对Li2CO3的分解有催化剂的作用
②升温到566℃时,MnO2开始分解产生另一种气体X,X恰好与①中产生的CO2物质的量相等,同时得到固体B.请写出此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MnO2 $\frac{\underline{\;566℃\;}}{\;}$2Mn2O3+O2↑
③升温到720℃时,A、B反应,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当质量不再增加时,得到高纯度的锰酸锂.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Li2O+4Mn2O3+O2$\frac{\underline{\;720℃\;}}{\;}$4LiMn2O4
(4)请补充完整由“滤液1”得到“滤液2”和Al(OH)3的实验方案[Al(OH)3在pH≥12时溶解]:边搅拌边向滤液1中滴加足量过氧化氢,搅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4.7≤PH<7.7,过滤得到滤液2和固体向所得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搅拌过滤再向所得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到氢氧化铝(实验中须用到的试剂有:NaOH溶液、H2O2、CO2)
已知:
①软锰矿浆在吸收含硫烟气的过程中酸性逐渐增强.
②在此流程中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Al(OH)3 | Mn(OH)2 |
开始沉淀 | 2.7 | 7.6 | 3.4 | 7.7 |
完全沉淀 | 3.7 | 9.6 | 4.7 | 9.8 |
降低通入含硫烟气的温度或减小通入含硫烟气的流速
(2)滤液1中所含金属阳离子有Mn2+、Al3+、Fe2+(填离子符号).
(3)在实际生产中,在实际生产中,Li2CO3与Mn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4混合均匀加热制取LiMn2O4.
①升温到515℃时,Li2CO3开始分解产生CO2,同时生成固体A,此时比预计Li2CO3的分解温度(723℃)低得多,可能原因是MnO2对Li2CO3的分解有催化剂的作用
②升温到566℃时,MnO2开始分解产生另一种气体X,X恰好与①中产生的CO2物质的量相等,同时得到固体B.请写出此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MnO2 $\frac{\underline{\;566℃\;}}{\;}$2Mn2O3+O2↑
③升温到720℃时,A、B反应,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当质量不再增加时,得到高纯度的锰酸锂.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Li2O+4Mn2O3+O2$\frac{\underline{\;720℃\;}}{\;}$4LiMn2O4
(4)请补充完整由“滤液1”得到“滤液2”和Al(OH)3的实验方案[Al(OH)3在pH≥12时溶解]:边搅拌边向滤液1中滴加足量过氧化氢,搅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4.7≤PH<7.7,过滤得到滤液2和固体向所得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搅拌过滤再向所得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到氢氧化铝(实验中须用到的试剂有:NaOH溶液、H2O2、CO2)
16.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 K2CO3(NH4Cl):加热 | |
B. | CO2(SO2):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洗气 | |
C. | KCl溶液(BaCl2):加入适量K2SO4溶液,过滤. | |
D. | 蛋白质(葡萄糖):浓Na2SO4溶液,盐析、过滤、洗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