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 |
B. | 500℃、30MPa下,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氨气,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 |
C. | 在100℃、101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kJ•mol-1,则H2O(g)?H2O(l) 的△H=+40.69 kJ•mol-1 | |
D. |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J•mol-1 |
分析 A.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B.氮气与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C.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要放热;
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分析.
解答 解:A.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H元素的稳定氧化物为液态水,所以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故A错误;
B.氮气与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氨气,放热19.3kJ,则1molN2和3molH2理论上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38.6kJ,故B错误;
C.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要放热,则H2O(g)?H2O(l) 的△H=-40.69 kJ•mol-1,故C错误;
D.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由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可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H=-57.3kJ•mol-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热、燃烧热概念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等,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点,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基础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从节约原料,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要制取一定量的硝酸铜晶体,下列实验设计中最合理的是( )
A. | Cu与4HNO3(浓)反应 | |
B. | Cu与8HNO3(稀)反应 | |
C. | Cu在空气加热后生成CuO,再将CuO与硝酸反应 | |
D. | Cu在氯气加热后生成CuCl2,再将CuCl2溶于硝酸 |
16.某烃不与溴水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Fe存在下与Cl2反应,能生成两种一氯代物,该烃是( )
A. | CH≡C-CH3 | B. | 对二甲苯 | C. | 对甲乙苯 | D. | 邻甲乙苯 |
13.有下列四种溶液:①NaOH溶液,②Mg(NO3)2溶液,③CuSO4溶液,④KCl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 B. | ③④②① | C. | ④①②③ | D. | ③①②④ |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用过量的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③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SO2和Na2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④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
⑤蔗糖炭化的演示实验中,浓硫酸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脱水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用过量的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③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SO2和Na2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④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
⑤蔗糖炭化的演示实验中,浓硫酸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脱水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
A. | ①④⑤ | B. | ①⑤⑥ | C. | ②③④ | D. | ④⑤⑥ |
17.常温下,某溶液A中可能含有NH4+、K+、Na+、Al3+、Fe2+、Fe3+、CO32-、SO32-、Cl-、SO42-,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一定有SO42-,可能有K+、Cl- | |
B. |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只有Fe2+和CO32-两种离子 | |
C. | 溶液中一定存在Al3+、Na+ | |
D. | 生成的甲、乙两种气体均无色,且均易溶于水 |
18.配制450mL、0.1mol/L Na2CO3溶液,需要Na2CO3•10H2O质量为( )
A. | 14.3g | B. | 21.2g | C. | 10.6g | D. | 12.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