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列物质中,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⑩;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④.(填序号)①I2 ②H2 ③NH4NO3 ④K2 O2 ⑤Ba(OH)2 ⑥CH4 ⑦CO2 ⑧NaF ⑨NH3⑩H2 O2.
分析 铵盐是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据此分析.
解答 解:①I2为单质,含有非极性键;
②H2 为单质,含有非极性键;
③NH4NO3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属于离子键化合物;
④K2O2 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属于离子键化合物;
⑤Ba(OH)2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属于离子键化合物;
⑥CH4只含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⑦CO2 只含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⑧NaF 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⑨NH3只含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⑩H2 O2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⑩;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④;
故答案为:⑩;④.
点评 本题考查共价键,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NH4+、Mg2+、Cu2+、SO42-、SO32-、Cl-、Br-、CO32-中的若干种,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某同学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SO42-、CO32-,是否含NH4+另需实验验证 | |
B. |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 |
C. |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32-、Br-,是否存在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 |
D. | 若步骤中Ba(NO3)2和HNO3溶液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
3.下列关于化学键及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 |
B. | 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叫做化学键 | |
C. |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互为同素异形体,但晶体类型不同 | |
D. | HCl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HCl是离子化合物 |
20.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体 | |
B. | 胶粒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 | |
C. |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 |
D. | Fe(OH)3胶体在电场中可作定向移动,是因为Fe(OH)3胶体带电 |
2.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2CrO4(s)?2Ag+(aq)+CrO42-(aq) | |
B. | ②中溶液变澄淸原因:AgOH+2NH3•H2O═[Ag(NH3)2]OH+2H2O | |
C. | ③中顔色变化说明有AgCl生成 | |
D. | 该实验可以证明AgCl比Ag2CrO4更难溶 |
19.下列卤代烃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①
②
③(CH3)3CCH2Cl
④
⑤
⑥CH3Cl.
①
②
③(CH3)3CCH2Cl
④
⑤
⑥CH3Cl.
A. | ①③⑥ | B. | ②③⑤ | C. | 全部 | D. | ②④ |
1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 | 将混合物装入半透袋中,并放入流动的蒸馏水中 |
B | 除去Mg粉中混有的A1粉 | 加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
C |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 | 先从分液漏斗正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
D | 测定NaClO溶液的pH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7.美国橡胶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全固体锂硫电池,其反应原理如下:
+2(x+y+z)Li$?_{Charge}^{Dlsctarge}$+(x+y+z)Li2S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x+y+z)Li$?_{Charge}^{Dlsctarge}$+(x+y+z)Li2S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Li2S溶液 | |
B. | 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经固体电解质到正极;Li+由负极经外电路到正极 | |
C. | 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2(x+y+z)Li++2(x+y+z)e-=+(x+y+z)Li2S | |
D. | 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原电池负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