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I是一种盐溶液,其溶质是BaCl2(填化学式),试剂 II、III中溶质属于酸的是氯化氢(填名称).
(2)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
(4)从溶液E中得到KCl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或蒸发结晶(填名称).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分析 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由流程可知,滤液中先加试剂I为BaCl2,滤渣B为BaSO4、BaCO3,滤液A中含KCl、BaCl2,试剂II为K2CO3,滤渣C为BaCO3,滤液D中含KCl、K2CO3,试剂Ⅲ为HCl,溶液E含KCl、HCl,最后蒸发结晶得到KCl晶体,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试剂I是一种盐溶液,其溶质是BaCl2,试剂 II、III中溶质属于酸的是氯化氢,其它均为盐,故答案为:BaCl2;氯化氢;
(2)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离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故答案为:2H++CO32-=H2O+CO2↑;
(4)从溶液E中得到KCl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或蒸发结晶,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蒸发或蒸发结晶;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除杂试剂均过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辨析以下的说法:
①l6O与l8O的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那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⑤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l6O与l8O的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那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⑤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④⑤ | B. | ①③④ | C. | ③⑤ | D. | ②③ |
12.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写编号),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强氧化剂,均可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
(a)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反应中Cl元素被氧化,KMnO4是氧化剂,
(4)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可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
(b)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是实验宣更加常用的方法
(5)实验室用该方法制氯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写编号),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7)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NaOH,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编号 | A | B | C |
发生装置 |
(a)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反应中Cl元素被氧化,KMnO4是氧化剂,
(4)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可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
(b)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是实验宣更加常用的方法
(5)实验室用该方法制氯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写编号),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7)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NaOH,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16.可用玻璃瓶,玻璃塞存放较长时间的试剂是( )
A. | 溴水 | B. | 稀硫酸 | C. | NaOH溶液 | D. | 浓盐酸 |
10.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关于其研究领域说法错误的是( )
A. | 探索原子、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从而控制原子、分子之间的反应 | |
B. | 分析自然界物质构成,以便在工厂中实现规模生产 | |
C. | 合成与开发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 | |
D. | 合成与开发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元素,解决环境、能源、资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