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南极臭氧洞是指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臭氧洞的形成与2O3?3O2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B. | 该变化一定伴随若能量的变化 | ||
C. | 该变化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 | D. | 该变化一定有电子的转移 |
分析 2O3?3O2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单质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反应时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能量的变化,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2O3?3O2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形成,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该变化一定伴随若能量的变化,故B正确;
C.单质分子内存在共价键,由氧气生成臭氧,一定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故C正确;
D.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化学键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A. | HCl | B. | NaCl | C. | CH3COOH | D. | NH3•H2O |
A. | 电键连接b时,碳电极为正极 | |
B. | 电建连接a时,镍电极反应方程式为Ni(OH)2+OH--e-=NiO(OH)+H2O | |
C. | 电键连接b时,镍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 | |
D. | 电键连接a时,每转移2mol电子,就有4mol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 |
A. | SO2 | B. | CO2 | C. | NO | D. | NO2 |
A. | 淀粉遇碘 | B. | 在新制氢氧化铜中加入葡萄糖溶液 | ||
C. | 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 | D. | 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 |
A. | 制备乙烯装置中时使用的温度计 | |
B. | 制备乙炔装置中使用的分液漏斗 | |
C. | 分馏石油装置中使用的温度计 | |
D. | 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蒸气通入饱和Na2CO3溶液的导管 |
A. | 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 |
B. | 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 |
C. | A、C的最高价氧化物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 | |
D. | 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熔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