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0?厦门一模)A、B、C、D、E、F、G七种前四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及其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变化趋势如图;F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与F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1
1s22s22p63S23P1

(2)B、C、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O>N>C
O>N>C
(用元素符号表示);
(3)下列有关上述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④⑤
④⑤
(填序号);
①CA3沸点高于BA4,主要是因为前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②Ni(BD)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因此固态Ni(BD)4属于离子晶体③C的氢化物的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④F单质的熔点高于E单质,是因为F单质的金属键较强⑤比G的原子序数少1的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G
(4)CA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三角锥形
三角锥形
,1mol B2A4分子中含有
5
5
molσ键;
(5)ED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ED的熔点比NaCl高,其原因是
MgO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大于NaCl,离子半径小,MgO离子键的键能更大,熔点更高
MgO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大于NaCl,离子半径小,MgO离子键的键能更大,熔点更高
.说明:O摄氏度=273K.
分析:A、B、C、D、E、F、G是前四周期的七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的基态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则A为氢元素;
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则B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2S22P2,则B为碳元素;
F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F为铝元素;
D及其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变化趋势图,可知D的氢化物的沸点在350K到400K之间,所以在常温下是液态,其沸点在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高,则D为氧元素;
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则C为氮元素;
G与F同主族,F为铝元素,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为前四周期元素,则G为Ga元素.
ED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则E为镁元素.
解答:解: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E为镁元素,F为铝元素,G为Ga元素.
(1)F为铝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1
(2)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位于同一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B、C、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N>C.
故答案为:O>N>C.
(3)①NH3沸点高于CH4,主要是因为前者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①错误;
②Ni(BD)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属于分子晶体的性质,因此固态Ni(BD)4属于分子晶体,故②错误;
③C的氢化物,即NH3的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故③错误;
④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点越高,所以Al单质的熔点高于Mg单质,故④正确;
⑤同周期中第IIA族元素的电离能比第IIIA族元素的电离能高,所以比G的原子序数少1的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G,⑤正确;
故答案为:④⑤.
(4)NH3分子中σ键电子对为3,孤电子对为1,即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1mol C2H4分子中含有 4molC-C和1molC=C,所以1mol C2H4分子中含有5molσ键,故答案为:三角锥形、5;
(5)ED是MgO,MgO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大于NaCl,离子半径小,MgO离子键的键能更大,熔点更高;故答案为:MgO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大于NaCl,离子半径小,MgO离子键的键能更大,熔点更高.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明确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中等,电子排布式、杂化类型、晶体类型与性质是高考中常考的考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0?厦门二模)高温裂解法处理工业废硫酸的流程图如下:
废硫酸高温裂解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列方程按两个阶段进行
H2SO4(1)
500-850℃
SO3(g)+H2O(g)△H=+176kJ?mol-1
2SO3(g)?2SO2(g)+O2(g)△H=+196k?mol-1
为研究废硫酸的雾化和裂解情况,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雾化后废硫酸液滴直径 废硫酸完全裂解所需时间
普通雾化器 800-1200/μm 10s以上
旋转式雾化器 600-850 μm 8-10s
压缩风雾化器 400-650 μm 6-7s
超声波雾化器 100-300μm 3.5-5s
(1)由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废硫酸液滴直径越小裂解速率越快
废硫酸液滴直径越小裂解速率越快

(2)废硫酸裂解成SO2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SO4(l)═2SO2(g)+O2(g)+2H2O(g)△H=+548kJ?mol-1
2H2SO4(l)═2SO2(g)+O2(g)+2H2O(g)△H=+548kJ?mol-1

(3)在催化氧化室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196kJ?mol-1
①某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5,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气体测得.10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含有3.0molSO2,16.0mol O2和3.0mol SO3(g),此时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
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②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平衡浓度比原来减小的是
A、C
A、C
;(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O2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3.0molN2
C.降低温度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缩小容器的容积
(4)尾气SO2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一种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Na2SO3═2NaHSO3
SO2+H=2O+Na2SO3═2NaHSO3

(5)科学家研究出以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的新工艺,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SO42-+4H+
SO2+2H2O-2e-=SO42-+4H+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2H2O═2H2SO4
2SO2+O2+2H2O═2H2SO4

(2010?厦门二模)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情况,设计了几个实验,请填空: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1)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Cl2
光照
CH3Cl+HCl
CH4+Cl2
光照
CH3Cl+HCl
;(只写第一步)
(3)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
C
C
;(填标号)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D.饱和NaHCO,溶液
【实验二】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反应后,滴加AgNO3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4)该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
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三】
步骤一:收集半试管氯气,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采用DIS系统的pH传感器测溶液的pH(下同).测得pH=3.26.
步骤二: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各占50%),在90W的日光灯下光照6min后,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测得pH=1.00.
(5)判断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的依据是
步骤二测得的pH值比步骤一测得的pH值低
步骤二测得的pH值比步骤一测得的pH值低

(6)假设氯气完全参与反应,且不考虑氯气溶解于水.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稀释到100.00mL,分别取20.00mL稀释液,以K2CrO7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1mol?L-1的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滴定终点时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平均为10.00mL,则试管中原有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11.2
mL;
步骤三:用5支试管充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各占50%),分别放在40W的日光灯下光照不同时间后,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测得pH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5
光照时间 2min 4min 6min 8min 10min
反应后pH 1.86 1.62 1.00 1.00 1.00
(7)该实验可得到结论:
相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光照时间越长,甲烷取代反应的转化率越高或6分钟后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达到平衡
相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光照时间越长,甲烷取代反应的转化率越高或6分钟后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达到平衡

步骤四: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甲烷与氯气反应速率的影响.
(8)试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用5支充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各占50%),分别放在不同功率的日光灯下光照相同时间后,加入l0mL蒸馏水,充分振荡,测pH
用5支充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各占50%),分别放在不同功率的日光灯下光照相同时间后,加入l0mL蒸馏水,充分振荡,测p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