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湛江一模)锂电池消耗量巨大,对不可再生的金属资源的消耗是相当大的.因此锂离子电池回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需要重点回收的是正极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导电乙炔黑(一种炭黑)、铝箔以及有机粘接剂.某回收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工艺回收到的产物有Al(OH)3
CoSO4、Li2CO3
CoSO4、Li2CO3

(2)废旧电池可能由于放电不完全而残留有原子态的锂,为了安全,对拆解环境的要求是
隔绝空气和水分
隔绝空气和水分

(3)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如果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也能达到溶解的目的,但不利之处是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生成Li2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Li2SO4+Na2CO3=Na2SO4+Li2CO3
Li2SO4+Na2CO3=Na2SO4+Li2CO3
.已知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浓缩结晶后要
趁热
趁热
过滤.
分析:(1)根据工艺流程的最终产物可判断回收到的产物,应为Al(OH)3、CoSO4、Li2CO3
(2)从金属锂的化学性质分析,锂为活泼金属;
(3)根据所加入的反应物以及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化学方程式;由题中信息知LiCoO2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盐酸有污染性气体氯气生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化学方程式,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应趁热过滤.
解答:解:(1)工艺流程的最终产物为:Al(OH)3、CoSO4、Li2CO3,故答案为:CoSO4、Li2CO3
(2)金属锂性质活泼,易与氧气、水发生反应,故答案为:隔绝空气和水分;
(3)酸浸时反应物有硫酸、过氧化氢以及LiCoO2,生成物有Li2SO4和CoSO4,反应方程式为:
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由题中信息知LiCoO2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盐酸有污染性气体氯气生成,
故答案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碳酸锂难溶,生成Li2CO3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应趁热过滤,故答案为:Li2SO4+Na2CO3=Na2SO4+Li2CO3↓;趁热.
点评:本题为生产流程题,涉及金属的回收、环境保护、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问题,题目较为综合,做题时注意仔细审题,从题目中获取关键信息.本题难度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湛江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方案进行完善或评价;
 
(1)实验室将B、C、E相连后,以
次氯酸钙
次氯酸钙
浓盐酸
浓盐酸
、(填写名称)为原料可制取Cl2,为接下来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做准备.
(2)利用实验室常用方法制取氯气,将A、C、E相连,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有无色气
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请你评价:实验Ⅰ后,推出相应结论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则无需填写下行):
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
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

实验Ⅱ推出相应的结论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下行):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3)A、C、E相连,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
 加热 
.
 
Mn2++2H2O+Cl2
MnO2+4H++2Cl-
 加热 
.
 
Mn2++2H2O+Cl2
Cl2+2Br-═2Cl-+Br2
Cl2+2Br-═2Cl-+Br2

(4)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并进行NO2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a、b
a、b
,再打开止水夹
c
c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可能的操作是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