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是因为生成的单质碘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SO42- |
D.实验室可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
C
解析试题分析: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NO2,NO2溶于浓硝酸呈黄色,正确;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与KI反应生成I2,碘单质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使溶液变蓝,正确;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可能含SO42?或SO32?或Ag+,错误;D、实验室可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和制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实验室常用全是磨砂接口的曲颈甑制取HNO3(如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3+H2SO4NaHSO4+HNO3↑用曲颈甑是因为HNO3
A.会腐蚀橡胶 | B.易挥发 |
C.易分解 | D.是强电解质 |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所做的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 验 现 象 | 解 释 |
A |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 NH3与HCl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 |
B |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
C | 氯化铜溶液变白色浑浊 | 白色浑浊的成分是Cu(OH)2 |
D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紫色的石蕊溶液 |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氯化铵加热分解产生NH3 | 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 |
C.N2与H2合成NH3 | D.由NH3和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铵 |
25℃时,下列关于饱和氯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饱和氯水中加入CaCO3,溶液的pH变大 |
B.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的pH变小 |
C.在饱和氯水中通入H2S气体,溶液的pH变小 |
D.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如下 |
下列有关SO2说法错误的是
A.SO2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B.SO2能使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具有还原性 |
C.SO2能使品红试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
D.SO2能使沾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是酸性氧化物 |
如图集气瓶中用滤纸折成的纸蝴蝶上喷洒了一种溶液,通入某种气体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纸蝴蝶颜色变化不一致的是( )
| A | B | C | D |
喷洒液 | 酚酞 | 紫色石蕊 | 酸性重铬酸钾 | 酸化的KI—淀粉 |
通入的气体 | NH3 | Cl2 | CH3CH2OH(g) | O3 |
预测的颜色变化 | 变为红色 | 最终褪色 | 无明显变化 | 变为蓝色 |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 现象 | 解释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 | BaCl2溶液具有酸性 |
D |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