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其中W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最简单的氢化物的沸点:X>W
B. 元素的非金属性:Z>W>Y
C. 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Y>W>Z
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Z
【答案】D
【解析】分析: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W位于第三周期,W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电子数之和,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知W为S,结合元素的位置可知X为O、Y为P、Z为Cl,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O、Y为P、Z为Cl、W为S,则
A.水分子间含氢键,硫化氢不含,则最简单的氢化物的沸点:X>W,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Z>W>Y,B正确;
C.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Y>W>Z,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此规律,如硫酸为强酸,HClO为弱酸,D错误;答案选D。
【题目】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υ(A)=2υ(B)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v逆(A)=υ正(C) 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E.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
(5)为了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 A | B | C | D | E | F |
4 mol/L H2SO4(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V6=_______。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
【题目】苯乙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中以乙苯(C6H5-CH2CH3)为原料,采用催化脱氢的方法制取苯乙烯(C6H5-CH=CH2)的反应方程式:
△H(1)已知:
化学键 | C-H | C-C | C=C | H-H |
键能/kJ·molˉ1 | 412 | 348 | 612 | 436 |
计算上述反应的△H=________ kJ·mol-1。
(2)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t1时刻加入H2,t2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物质X为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乙苯蒸汽,2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氢气的浓度是0.5mol/L,则乙苯蒸汽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向上述平衡中再通入1mol氢气和1mol乙苯蒸汽,则v正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实际生产时反应在常压下进行,且向乙苯蒸气中掺入水蒸气,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得到温度和投料比M对乙苯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可用如图表示。[M=n(H2O)/n(乙苯)]
① 比较图中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KA________KB
② 图中投料比(M1、M2、M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