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四川)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张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试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 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后D的质量m4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时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名校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
试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 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后D的质量m4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圆底烧瓶
圆底烧瓶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时
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实验装置 | 实验药品 | 制备原理 | |||||||||
甲小组 | A | 氢氧化钙、硫酸铵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NH4)2SO4+Ca(OH)2
(NH4)2SO4+Ca(OH)2
| ||||||||
乙小组 | ② B B |
浓氨水、氢氧化钠 |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③ 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
5V1:7(m1-m2)
5V1:7(m1-m2)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名校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
洗气瓶D中的浓硫酸不但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还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洗气瓶D中的浓硫酸不但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还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分析:(1)根据仪器用途填写名称;
(2)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书写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依据试剂特点和反应生成产物选择装置;利用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促进氨水溶液中平衡向放氨气的方向进行;
(4)根据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氮气的体积计算出氮气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氮原子的个数;
(5)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及能与氨气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书写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依据试剂特点和反应生成产物选择装置;利用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促进氨水溶液中平衡向放氨气的方向进行;
(4)根据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氮气的体积计算出氮气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氮原子的个数;
(5)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及能与氨气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或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答案为: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或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①氢氧化钙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故答案为:(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②浓氨水是液体,氢氧化钠是固体,为使氨气逸出,把氨水滴入固体氢氧化钠中,随着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氨气挥发放出气体,故选B装置;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故答案为:B;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4)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g、氧化铜反应后转化成的铜的质量为m2g,则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1-m2,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铜氧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的水中氧原子的个数为
;水中氢原子个数是氧原子个数的两倍,因此氢原子个数为
×2,生成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L,则氮气中氮原子的个数为
;
因此氮氢原子个数比为
:
×2=5V1:7(m1-m2),
故答案为:5V1:7(m1-m2);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洗气瓶D中的浓硫酸不但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还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因此在 洗气瓶D前的位置应增加了一个装有碱石灰(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氧化钙等)的实验仪器只吸收水,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洗气瓶D中的浓硫酸不但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还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或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答案为: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或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①氢氧化钙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故答案为:(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②浓氨水是液体,氢氧化钠是固体,为使氨气逸出,把氨水滴入固体氢氧化钠中,随着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氨气挥发放出气体,故选B装置;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故答案为:B;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4)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g、氧化铜反应后转化成的铜的质量为m2g,则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1-m2,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铜氧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的水中氧原子的个数为
m1-m2 |
16 |
m1-m2 |
16 |
V1×2 |
22.4 |
因此氮氢原子个数比为
V1×2 |
22.4 |
m1-m2 |
16 |
故答案为:5V1:7(m1-m2);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洗气瓶D中的浓硫酸不但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还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因此在 洗气瓶D前的位置应增加了一个装有碱石灰(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氧化钙等)的实验仪器只吸收水,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洗气瓶D中的浓硫酸不但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还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实验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物质探究物质组成和方法的应用,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