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b

c

A

浓氨水

碱石灰

Fe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氨气具有氧化性

B

稀硫酸

FeS

AgCl悬浊液

悬浊液由白色变为黑色

Ksp(AgCl)>Ksp(Ag2S)

C

浓硝酸

BaSO3悬浊液

悬浊液变澄清

+4价硫具有还原性

D

浓盐酸

KMnO4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酸性和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目前流行的关于生命起源假设的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古洋底的热液环境。这种环境系统中普遍存在铁硫簇结构,如Fe2S2、Fe4S4、Fe8S7等,这些铁硫簇结构参与了生命起源的相关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Ⅰ】硫的质量确定

按图连接装置,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硬质玻璃管A中放入1.00 g铁硫簇结构(含有部分不反应的杂质),在试管B中加入50.00 mL 0.10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试管C中加入品红溶液。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将B中溶液转移至250 mL容量瓶,洗涤试管B后定容。取25.00 mL该溶液用0.01000 mol•L-1的草酸(H2C2O4)进行测定剩余KMnO4溶液浓度的滴定。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50

23.70

2

25.00

1.02

26.03

3

25.00

0.00

24.99

相关反应:① 2MnO4- + 2H2O + 5SO22Mn2+ + 5SO42- + 4H+

② 2MnO4- + 6H+ + 5H2C2O42Mn2+ +10CO2↑+ 8H2O

【实验Ⅱ】铁的质量确定

将实验Ⅰ硬质玻璃管A中的残留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取滤渣,经充分灼烧得0.600 g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实验Ⅰ”中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试管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有同学提出,撤去C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数据可确定该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滴定过程中,细心的小明发现该KMnO4颜色褪去的速率较平常滴定时要快得多。为研究快的原因,甲同学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温度/℃

酸化的H2C2O4溶液/mL

KMnO4溶液/mL

溶液褪色时间/s

1

25

5.0

2.0

40

2

25

5.0(另加少量可溶于水的MnSO4粉末)

2.0

4

3

60

5.0

2.0

25

(5)分析上述数据,滴定过程中反应速率较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