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绿色成都市指数”是从能源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土地使用和建筑物、交通、垃圾、水资源、卫生、空气质量和环境治理八处方面对亚洲22个主要城市的环境效益情况进行的评估结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亚洲绿色城市指数
新加坡的“绿色指数”远高于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绿地面积广
B.相对完善的环保措施和有效的执行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淡水资源丰富,水资源质量高
下列措施对于提高我国绿色城市指数有直接作用的是
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②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
④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人汛期,原因是( )
A、均受夏季风影响 B、均受高温影响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 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
读反映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各题。
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按照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下表和图9,完成下列要求
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的情况相比, 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快。
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情况相比, 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大。
⑶由上表和图9可知,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是
① ,② ,③ 。
⑷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有那些?
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中国高考的转折年。图为2000年和2009年10岁至20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人口金字塔图。据图回答下题。
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
B.2000年和2009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
C.广东省2013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
D.2009年以后几年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快于广东省
下列四幅图表示地球到达乙时光照情形的是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 D.经济发展水平
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不适宜作为海南特色经济发展的是
A.油气化工和汽车制造 B.木材加工和有色冶金
C.热带水果花卉生产与加工 D.海洋生态和民族风情旅游
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表 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