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2008年9月6 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 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环境减灾”A、B卫星是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求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减灾”A、B卫星可以准确获取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掌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A、B卫星将在一个轨道面内飞行,组网可形成对国土的快速重访能力。回答1~4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______ A、台风B、洪涝 C、地震D、森林病虫害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南方雪灾(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就这一课题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2008年4月“蓝藻”再度暴发。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这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什么是“数字地球”呢?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大量地理数据,实现多分辨率、三维对地球的描述,即“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
(1)材料中的“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技术系统。
(2)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主要是靠________进行的。运用该技术的优点有(至少写出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全部或局部地图信息,靠的是________系统,写出该技术的简要程序:信息源→________→数据库→________→表达
(4)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是________系统。它由三大部分组,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0  7888  7896  7902  7906  7912  7914  7918  7924  7926  7932  7938  7942  7944  7948  7954  7956  7962  7966  7968  7972  7974  7978  7980  7982  7983  7984  7986  7987  7988  7990  7992  7996  7998  8002  8004  8008  8014  8016  8022  8026  8028  8032  8038  8044  8046  8052  8056  8058  8064  8068  8074  8082  10914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