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材料一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材料二 黄河入海口海岸变迁示意图
(1)依据材料判断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许多湿地,请说出其生态功能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据此回答1-2题。
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湿地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B.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湿地可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湿地可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2.下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区域中平原的名称。与东北的三江平原相比,它们作为商品农业基地的自然优势区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区域中平原的名称。与东北的三江平原相比,它们作为商品农业基地的自然优势区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而人类活动在特定时段对湖泊环境演变也会产生明显影响。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读图,完成1~2题。
1.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岩心环状钻头及其他取心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2.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总体上气候趋于干冷,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D.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1年5月,影响我国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整体偏弱,且湖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鄱阳湖大幅”,部分湖区变成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读图回答3 题。
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地形起伏
D.气温变化
2.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3.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
D.酸雨
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图甲可知,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和俄罗斯 ②图乙我国构建的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大油气进口通道中,目前石油运输量最大的是东南通道 ③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大连、黄岛、舟山、镇海,共同的区位优势是海运便利、靠近市场 ④我国西北油气资源进口通道的源地是俄罗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口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2.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 ]
A.黄土塬
B.沼泽地
C.沙滩地
D.自流盆地
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0
7713
7721
7727
7731
7737
7739
7743
7749
7751
7757
7763
7767
7769
7773
7779
7781
7787
7791
7793
7797
7799
7803
7805
7807
7808
7809
7811
7812
7813
7815
7817
7821
7823
7827
7829
7833
7839
7841
7847
7851
7853
7857
7863
7869
7871
7877
7881
7883
7889
7893
7899
7907
109140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