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完成各题。
项目 | (1) | (2) | (3) |
地形 | 高原、高山 | ① | 高原、盆地、山地 |
气候 | ② | 季风气候 | 大陆性气候 |
植被 | 森林、草 甸、荒漠 | 森林、森 林草原 | 草原、荒漠 |
农业 | 畜牧业为主 河谷农业 | 种植业 | ③ |
1.表中的①表示( )
A.盆地、丘陵 B.平原、丘陵、高原
C.高原、平原 D.高原、盆地、山地
2.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3.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关于表中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区比(1)区纬度高,故热量较(1)区少
B.(1)区比(3)区纬度低,地势高,故太阳光照比(3)区强
C.(1)区与(2)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D.(3)区比(2)区北部降水少,故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完成各题。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
GDP(亿元) | 202.14 | 112.84 | 1 540.68 | 616.95 | 4 820.26 | 1 428.80 | ||||
人均GDP(元) | 3 617 | 1 438 | 26 692 | 6 948 | 78 801 | 15 363 | ||||
GDP每增加 亿元占用的 耕地面积 (万平方米) | 111.41 | 318.92 | 85.27 | 76.43 | 54.25 | 8.93 | ||||
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止占用耕地发展其他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