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图为“我国城乡15一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 ]
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 ]
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
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分析回答1~2题。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C.发达国家受基
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 ]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变化对于人口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D.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
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增值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1-2题
图甲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指标
图乙上海市常住育龄妇女分年龄组生育率( 单位:人%)
1.若图甲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以下对图乙表格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2010年与2000年相比,生育率的最高值年龄推迟
B.年龄组生育率的起伏,能明显反映晚婚、晚育及控制生育的效果
C.育龄妇女文化程度是影响生育率年龄推迟的主要因素
D.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是影响该地区妇女生育率的主要因素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
[ ]
A.早出晚归
B.安土重迁
C.季节性迁移
D.逐水而迁
0
7052
7060
7066
7070
7076
7078
7082
7088
7090
7096
7102
7106
7108
7112
7118
7120
7126
7130
7132
7136
7138
7142
7144
7146
7147
7148
7150
7151
7152
7154
7156
7160
7162
7166
7168
7172
7178
7180
7186
7190
7192
7196
7202
7208
7210
7216
7220
7222
7228
7232
7238
7246
109140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