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图示意我国明清时期部分城市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示各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河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是我国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
B.
甲、乙两河之间有运河沟通,该运河开通的主要意义是加强了我国南、北方的交流
C.
丙河源远流长,水量远大于乙河
D.
丙河对丁河的影响主要是减轻了丁河流域内的洪涝灾害
读图回答:④处的地质构造是
A.
山岭
B.
谷地
C.
皱褶
D.
断层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甲、乙之间表示的是亚欧大陆(甲)和太平洋(乙)之间的季风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B.
该环流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
此时甲地是亚欧大陆的夏季
D.
冬季时,风常常由乙地吹向甲地
2.若图中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甲、乙位于纬度30°~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
B.
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
甲、乙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D.
甲、乙之间是盛行西风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如果只考虑纬度及海陆分布因素,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若②③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B.
巴西高原上动物数量减少
C.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期
D.
驯鹿正忙着向南迁徙
3.④地被称为沙漠带上的唯一绿洲,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地势
B.
临近海洋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
下图是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示意图,判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一组是:(箭头指向表示该因素越来越好)
A.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B.
热带种植园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
热带种植园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该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区省级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
收入水平高
B.
远离东部
C.
人口数量少
D.
经济落后
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级人口迁移状况是
A.
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
所有省区的迁出率均大于迁入率
C.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区少
D.
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区多
吸引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汽车生产厂商到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
B.
劳动力素质高
C.
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
D.
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
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的最主要方式是
A.
地壳运动
B.
岩浆活动
C.
变质作用
D.
侵蚀作用
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问题。
1.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A.
无霜期分别约为150天、180天
B.
≥10
0
C积温分别在3400
0
C、4500
0
C以上
C.
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
D.
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2.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
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
B.
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
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D.
渭河平原,江汉平原
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渔场是
A.
北海渔场
B.
秘鲁渔场
C.
北海道渔场
D.
纽芬兰渔场
2.A海区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①有暖流经过 ②寒暖流交汇 ③温差大 ④温差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乙洋流沿岸的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4.甲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①增温 ②降温 ③增湿 ④减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0
5084
5092
5098
5102
5108
5110
5114
5120
5122
5128
5134
5138
5140
5144
5150
5152
5158
5162
5164
5168
5170
5174
5176
5178
5179
5180
5182
5183
5184
5186
5188
5192
5194
5198
5200
5204
5210
5212
5218
5222
5224
5228
5234
5240
5242
5248
5252
5254
5260
5264
5270
5278
109140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