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图为蒙古一月、七月均温图。完成下列问题。
1.P地的气温年较差大约为
A.
22°
B.
26°
C.
34°
D.
38°
2.根据七月均温分布特点,推测造成M区域一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
地势高
B.
地势低
C.
冻土广布
D.
荒漠广布
3.符合该国河流特征的是
A.
含沙量大
B.
都为内流河
C.
水能丰富
D.
北部河流水量大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
③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
C.
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
⑤时人口最少,劳动力短缺严重
读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问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
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
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
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
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3.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
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
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
进口木材,成本低
D.
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
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
上游水库大量泄水造成的
C.
河堤防洪标准过低导致的
D.
上游突降大暴雨引起的
2.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
水热条件好
B.
土壤肥沃
C.
水源充足
D.
地势低平
下图6中甲为某区域地形图、乙为该区域人口密度和人口合理承载力情况图,读图完成小题。
1.该区域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
凌汛
B.
水土流失
C.
森林面积减少
D.
泥石流频发
2.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
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
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
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
D.
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洪涝
C.
地震
D.
森林病虫害
图13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
A、C
B.
B、D
C.
C、D
D.
A、D
2.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
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
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
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
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3.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a→f→h→g
B.
e→f→h→d
C.
c→a→b→d
D.
d→a→b→c
2.水循环中的
A.
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
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
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
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方式为:
A.
轮作
B.
轮牧
C.
间作
D.
休耕
0
4861
4869
4875
4879
4885
4887
4891
4897
4899
4905
4911
4915
4917
4921
4927
4929
4935
4939
4941
4945
4947
4951
4953
4955
4956
4957
4959
4960
4961
4963
4965
4969
4971
4975
4977
4981
4987
4989
4995
4999
5001
5005
5011
5017
5019
5025
5029
5031
5037
5041
5047
5055
109140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