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1)归纳图示区域绿洲分布特点。
(2)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利影响。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
【答案】(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以及山麓地带(冲积扇)。
(2)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荒漠气温高于邻近绿州,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有利影响:绿洲气流下沉,抑制水份蒸发;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送给邻近荒漠,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带
(3)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绿洲要靠近水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绿洲主要分布在内流河沿岸及高山山麓的冲积扇上。
(2)考查热力环流及逆温现象。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荒漠气温高于邻近绿洲,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气流下沉,抑制水份蒸发。绿洲水分较荒漠相对多,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送给邻近荒漠,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在绿洲外围形成保护屏障。
(3)可借鉴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现实应用。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Ⅰ、图Ⅱ为“世界甲、乙两个区域示意图”。近年来甲、乙两区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导致中下游流量持续减少,河口地区出现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材料二 表Ⅲ、表Ⅳ为乙区域A、B两地气候资料,表Ⅴ为甲区域C地气候资料。
表Ⅲ A地气候资料(气温单位为℃ 降水量单位为mm)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12.3 | 14.7 | 19.3 | 24.8 | 31.2 | 35.3 | 36.8 | 36.1 | 32.8 | 26.9 | 19.5 | 13.8 |
降雨量 | 34.8 | 23.1 | 18.4 | 14.8 | 4.0 | 0.0 | 0.0 | 0.0 | 0.1 | 3.1 | 20.4 | 30.4 |
表Ⅳ B地气候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6.7 | 6.8 | 9.2 | 14.5 | 19.9 | 24.0 | 26.2 | 25.6 | 22.5 | 17.7 | 13.5 | 9.3 |
降雨量 | 147.9 | 119.2 | 111.3 | 53.3 | 38.7 | 40.2 | 73.8 | 142.6 | 230.2 | 170.7 | 166.0 |
表Ⅴ C地气候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13.8 | -13.6 | -4.5 | 7.8 | 16.1 | 21.9 | 24.3 | 21.7 | 15.3 | 6.2 | -2.4 | -9.9 |
降雨量 | 10.7 | 9.2 | 10.5 | 10.8 | 18.0 | 14.1 | 18.0 | 12.7 | 9.8 | 12.5 | 13.5 | 13.8 |
(1)描述C地的气候特征。
(2)依据表格可知图中A、B两地降水特征差异明显。请分别说明A、B降水特征的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3)据材料,分别说明甲区域中的①河和乙区域中的②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