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 臭氧层破坏 B. 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水旱灾害

2针对该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

1B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掌握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

1图中反映的是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气温波动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选择B。

2植树造林能够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①对;控制酸性气体排放主要是减少酸雨,与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关系,②错;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③对;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④错;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⑤对,选择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甲)。太湖蓝藻往年一般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 000人左右。

材料三 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但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 无锡地区(如图乙)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C,比往年高2.5°C;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C,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蓝藻的发生和水污染有关。引起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原因造成湖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的________化。

(2)联系蓝藻的生长规律和2007年无锡地区的气候特点,试分析5月初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原因。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