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后,“一带一路”概念成为热点。有专家指出“一带一路”的发展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因为它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强调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左图为“中国经济带(圈)分布图”

材料二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右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意图”。

(1)“一带一路”建设的近期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分析西电东送对东部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

(2)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向河北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属________产业。产业转移可以缓解的北京城市化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

(3)对比长三角地区和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相关情况,完成下列表格

地区

长三角地区

新疆地区

有利自然条件

雨热同期

______

不利自然条件

______

______

主要农作物

______

棉花等

【答案】缓解东部电力紧张,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缓解东部环境压力, 减轻环境污染 劳动或资源密集型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 光照充足 旱涝灾害频繁 气候干旱 水稻或小麦

【解析】

题目通过中国经济带(圈)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战略,考查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影响、区域产业转移及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等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

1)根据跨区域调配资源对调入地的影响,西电东送对东部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能源供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电力不足,西电东送缓解东部电荒,利于东部经济发展; 电力为清洁能源,可以缓解东部环境压力, 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等。

2)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河北地区经济、科技较落后,但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资源丰富,所以北京可以向河北转移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可以带动人口迁移,可以缓解北京城市化问题中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居住困难、就业压力大等。

3)结合东部季风区长三角和西北内陆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分析,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中的有利因素主要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利因素主要是: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多发;主要生产水稻、小麦等。新疆地区的有利条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不利因素是干旱缺水;主要种植棉花、瓜果等作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