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降水量(mm)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一月平均气温(℃) | -8.5 | -6.6 | -1.2 | -0.9 |
七月平均气温(℃) | 27.4 | 23.5 | 23.9 | 23.6 |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水稻和青稞为主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气候要素的分析、判断及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四地普遍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且年降水量的变化也是符合①<④<②< ③,所以可得出③→②→④→①大陆性渐强,这是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差异。
【2】根据四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得出①、④两地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②、③两地处于东部季风区,从干湿状况上来看属于湿润半湿润区。而有春汛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故A 选项也错误。
【3】②地区处于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③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处于秦岭淮河以北,农田类型是旱田为主;青稞的种植分布在青藏高原区上,故④也不符合。
【题目】“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有关实验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
实验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验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1】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
A. 河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东南丘陵 D. 江汉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