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示意陕西省三大地形区,南部秦巴山地地形崎岖,是泥石流、山体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发区,也是陕西省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区,另外这里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2011年5月以来,历经五年陕西省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95亿元,搬迁安置32.4万户111.9万人。
(1)比较陕南山地与渭河谷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聚落形态方面的差异。
(2)说明与渭河谷地比,秦巴山地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其主要自然原因。
(3)简要说明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答案】(1)陕南地处山区,人口密度明显小于渭河谷地;陕南人口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呈带状和点状分布;渭河谷地人口集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呈团聚状。
(2)秦巴山地地形崎岖,平原狭小,宜垦耕地有限,耕作难度大,加之地质灾害频发、生态脆弱,所以人口容量比渭河谷地小得多。
(3)陕南移民可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利恢复被破坏了的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保持水土;还有利于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有利于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保护。
【解析】
题目通过陕西省地形分布、自然灾害及人口分布等信息,考查自然环境对人口、聚落的影响及生态移民意义的分析总结能力。
(1)比较陕南山地与渭河谷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聚落形态方面的差异,可以结合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进行分析。秦巴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受地形限制,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聚落密度小,规模小,呈点状或带状,承载人口密度较小。渭河谷地为关中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形限制较小,聚落密度大、规模大,多呈团聚状,承载人口密度大。
(2)与渭河谷地比,秦巴山地地形崎岖,平原面积狭小,宜垦耕地面积有限,耕作难度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生态脆弱,所以人口容量比渭河谷地小得多。
(3)简要说明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人口减少后,当地植被、生态及水源污染方面变化进行分析。随着人口的搬迁,当地人口密度减少,因开垦、砍伐造成的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减少;环境压力减小,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减少;因当地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水源污染减少,利于南水北调水源地的保护等。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据记载,1792年船队满载返航时在下图中甲地附近遭遇恶劣天气而损失惨重。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下表为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降水资料。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望加锡 | 734 | 533 | 391 | 235 | 127 | 66 | 48 | 15 | 32 | 83 | 273 | 549 |
艾利安格拉 | 204 | 243 | 269 | 181 | 37 | 10 | 4 | 1.3 | 4 | 16 | 55 | 161 |
(1)与艾利安格拉比,描述望加锡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茫咖撒人选择12月前往澳洲北海岸进行海参捕捞的合理性。
(3)推测望加锡远洋海参捕捞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指出茫咖撒人回归途中甲地遭遇的恶劣天气,并分析该天气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