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A.22℃B.18℃

C.28℃D.32℃

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差异B.纬度位置

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

3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断裂下陷B.火山作用

C.冰川作用D.流水作用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根据经纬度,M地位于南美洲西部山区,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海拔升高,气温呈下降趋势,M气温应低于20℃,最有可能是18℃,据此分析选B

2根据等值线数值,大陆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是南半球夏季。甲地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温较高,大于25℃。乙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气温低于20℃。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差异,A对。两地纬度位置相似,地形起伏小,不是气温差异主要原因,AC错。甲地不受洋流性质影响,D错。据此分析选A

3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海水侵入,形成峡湾,C对。断裂下陷、火山作用 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峡湾是外力作用形成,AB错。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V形谷,D错。据此分析选C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