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桔槔是一种井上汲水的工具,用数根十米左右直木或竹竿,一根竖立河边或井边,一根用绳子横挂在竖木的顶上,横木一端系重物(大石块),一端用长绳或竹竿挂上木桶,利用杠杆原理汲水。在我国某镇人口聚集地周边,当地人将这种利用桔槔提水的井 称为“拗井”,20 世纪 30 年代前该镇拗井达 8000 多口,民间俗称“丘田一口井”。据 1985 年统计还有 3633 口,目前仅剩近千口左右,以该镇的甲村保存最为集中。
材料二:左图为桔槔汲水图,右图为我国某镇部分区域简图。
(1)从图中信息看,拗井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地貌)处,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2)推测历史上当地村民使用拗井最频繁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阐述该地区桔槔众多的有利条件。
(4)频繁汲水会使拗井水位下降,为维持拗井水位,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5)分析目前拗井数量大规模减少的人为原因。
【答案】(1)冲积小盆地(冲积小平原或山麓冲积扇)灌溉农田
(2)季节:夏季
原因:历史上,当地农田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季节正处晚稻秧苗播种与生长季节,对水的需求量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伏旱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气温高),需要汲水灌溉。
(3)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挖井难度小;制作桔槔所需的木材、竹竿及石块丰富,可就地取材;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桔槔井灌方式适合个体劳动者使用。
(4)在附近河流修建水坝拦水,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量;保护植被,修筑池塘水库,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
(5)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减少;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农业结构调整,水田比重下降,需水量减少;缺少文化景观保护意识,拗井被填埋废弃。
【解析】
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桔槔汲水为背景,考查对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利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结合等高线与河流信息,可判断对应的地形主要是山麓冲积扇(冲积小平原或冲积小盆地),拗井分布在农田区,主要作用是灌溉。
(2)分析时需要结合区域特征与农业生产活动特点来思考。当地地处我国的南方地区,历史上,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灌溉工具少、灌溉方式落后,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稻米可一年两熟,但盛夏季节有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强,易发生旱灾,而此时恰恰是当地晚稻秧苗播种与生长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
(3)在缺少机械设备、经济落后的历史时期,采用低成本、简易直接的这样的灌溉方式建设水利工程,以此满足水稻种植对水的需求,这样的灌溉方式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智慧性创造。读图可知,该地区的村落主要位于海拔较低,地势低平的山间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浅,挖井难度小;利用木杆、木桶、竹竿、石块等可就地获取的原材料,工艺简单,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易开挖拗井,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桔槔的灌溉方式适合个体劳动操作。
(4)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拗井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其水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减少汲水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可维持拗井水位。在附近河流修建水坝拦水,引河水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量;保护植被,充分利用植被的含蓄水源的作用,增加下渗,增加地下水的储量;修筑池塘、水库,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保证地下水水量。
(5)拗井数量的减少可从其他灌溉方式的优点和劳动力数量减少以及农田变少等人为原因进行分析。从拗井自身的功能来看,由于现代多种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比拗井更加方便、高效。同时,农业结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和比重下降,对灌溉水量的需求降低,这种传统的灌溉方式自然被淘汰;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大量农田被侵占,使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减少;且对拗井这样的传统文化景观又缺乏保护和开发意识,容易把拗井填埋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