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鄱阳湖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闽南金三角”相对于鄱阳湖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2)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位居全国第二,试简述该省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
(3)福建省为我国能源短缺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请你从开源的角度为福建省提出一种(除跨区域调配外)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纬度较低,距海洋较近,水热更充足;经济技术较发达,农业专业化与集约化程度高;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高,市场条件较优;开发程度高,海运便利,农产品出口方便。(4分)
(2)降水丰沛,光热充足,森林生长快;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宜林地区广;政府保护森林的政策强,人们环保意识高等。(4分)
(3)①加强水电开发。福建省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②建设核电站。核电地区适应性较强,福建省技术较先进,资金充足,开发核电的能力强。 ③开发风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开发成本较低。(任答一种,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区域农业区位条件比较。区域比较内容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先从位置入手。“闽南金三角”比鄱阳湖平原近海,纬度低,经济发达。
(2)考查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从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回答,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林业,人文条件从合理开发、保护森林回答。
(3)考查解决能源缺乏的措施。题中要求从开源措施,开辟新的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可能开发水电、风能、核电。水电丰富的原因河流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风能丰富的原因沿海地区风大;开发核电的原因是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资金充足。
自然因素 |
|
| 影响内容 | 举例 | 发展变化 |
气候 | 热量 | 农作物种类、分 布、复种制度 | 不同热量带有不同水果和农作物 |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 |
光照 | 品种、产量 | ①植物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 ②有的作物喜光,如玉米;有的耐阴,如大豆。 | |||
降水 | 分布地区 | 小于250㎜地区,又无灌溉水源,就没有种植业。 | |||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 | 直接影响:规模、 水利化、机械化 | 平原农场规模大,易水利化,山区则相反;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 |||
间接影响:种类、分布 | 山地形成垂直气候,发展垂直农业。 | ||||
土壤(肥力、盐碱性、土壤层的厚度) | 种类 | 影响作物的宜种作物(酸性红土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适宜种沙棘、枸杞。) | |||
产量 | 影响作物的产量(肥沃的冲积平原,多为农业高产区。) | ||||
水源 (灌溉条件) | 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 如西北地区耕作制度只能一年一熟 |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类型和规模 | 需求是增加或减少;影响面积扩大或缩小。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规模 | 市场条件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 | |
政策 | 推广技术,增减面积,调整布局和结构 | 提价或压价,使面积扩大或缩小 |
| ||
交通运输 | 质量和效益 | 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效益好 |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 ||
劳 动 力 | 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 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 |||
科 技 | 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如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化 |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