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自治区的普兰县位于山间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常住人口9000多。当地蔬菜奇缺,需要从千里之外的喀什或拉萨调入。为解决此问题,国家拨付专项扶贫资金,并派来农业科技人员,在当地建设大棚蔬菜基地。获得成功后,普兰不仅蔬菜能自给,还能部分外销。近年,科研人员在大力研究室外种植桃、李、杏等水果,发现这些水果品质特别优良。目前人们逐步减少蔬菜种植,增加水果类种植。下图为普兰县位置示意图。
(1)简要分析普兰蔬菜奇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2)从国家政策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两方面简述普兰大棚蔬菜基地成功的主要原因。
(3)分析普兰地区减少蔬菜种植、增加水果种植的原因。
【答案】(1)自然原因:普兰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适合蔬菜生长的时间短,且天气多变,不利于蔬菜的生长;高原地区土层薄,土壤贫瘠。社会经济原因:普兰地区经济落后,缺乏建设大棚蔬菜的资金和技术;普兰地区地处我国偏远的边境地区,远距离调入运输成本高(或当地经济落后,消费水平低,外菜需求量小)。
(2)国家政策支持:解决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因地制宜:利用高原盆地在地形和光照方面的优势,利用大棚解决热量不足的问题。
(3)减少蔬菜:当地人口总数少,本地对蔬菜的需求量较少;大棚种植蔬菜,成本较高,外销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在外地竞争缺少价格优势。
增加水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人对水果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质好,病虫害少,水果的品质优良;室外苗木的种植能增加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能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解析】
以西藏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对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自然条件:普兰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较差,蔬菜种植时间短;高原地区天气多变,土壤发育差,土层薄,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蔬菜。社会经济条件:普兰县经济落后,发展大棚蔬菜的资金、技术短缺;位置偏远,从东、中部地区调入蔬菜的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当地既不利于种植蔬菜,也不利于从外地购买蔬菜,因此蔬菜奇缺。
(2)国家精准扶贫方面:“国家拨付专项扶贫资金,并派来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给予了及时、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为当地蔬菜大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因地制宜方面:普兰县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发展大棚农业有利于改善热量条件,并充分地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光照资源;普兰县地处山间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利于发展种植业。
(3)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减少蔬菜种植是因为蔬菜规模过大经济效益较差,原因为:当地人口总数少,本地对蔬菜的需求量较少;大棚种植蔬菜,成本较高,外销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在外地竞争缺少价格优势。增加水果种植与市场需要、生态保护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人对水果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高原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原冰雪融水水质好,病虫害少,水果的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室外苗木的种植能增加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自然区位因素 | 分析要点 | ||||
气候 | 光照 |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 | |||
热量 |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 ||||
降水量 | ①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量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旱涝) | ||||
气温日较差 |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 | ||||
地形 |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 ||||
土壤 | 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 | ||||
水源 | 既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 | ||||
市场 |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农业。 | |||
交通运输 |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 |||
政策 | 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 | 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 |||
劳动力 | 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 | ||||
农业技术 | 机械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科学技术是提高单产的最主要方式。 | ||
化肥 |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 ||||
良种 | 使单产量提高 | ||||
冷藏 | 扩大了销售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