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面两图分别为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和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 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2】图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C
【2】C
【解析】试题分析:
【1】据图可知,甲地的日影在6月22日最短,12月22日最长,且始终朝北,说明其位于北温带地区;乙地的日影在8月上旬为0,说明有直射现象,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乙地正午的日影朝北的时间较长,可判断出其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丙地在12月22日的日影为0,其他日期正午日影都朝南,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上。三地甲地的纬度最高,乙地的纬度最低,因而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故C项正确。
【2】据左图可知,乙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四条曲线中曲线③能表示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与乙地的特点相符合,故C项正确;①、②、④一年均有一次直射现象,故排除A、B、D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 2005年 | 2010年 |
东北地区 | 6.95 | 6.20 |
北部沿海 | 11.97 | 13.22 |
大西北地区 | 3.13 | 4.13 |
黄河中游地区 | 7.98 | 11.14 |
大西南地区 | 10.98 | 13.53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9.71 | 11.01 |
东部沿海地区 | 20.58 | 19.86 |
南部沿海地区 | 28.70 | 20.91 |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3)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