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川盆地西部山区是中国多雨地区,氓江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次,古代水灾特别严重。都江堰市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被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这个工程采取中流做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位于凹岸一侧,外江位于凸岸一侧,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鱼嘴分流排洪、飞沙堰泄沙、宝瓶口引水三大工程体系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

材料三汛期,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和泥沙,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溢洪逆前修有弯道,飞沙堰位于凸岸一侧。

(1)分析古代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水灾特别严重的原因.

(2)比较内、外江水量在汛期和枯水期的大小,并说明都江鱼嘴这样分流的目的。

(3)据材料说出飞沙堰泄沙防淤的工作原理。

(4)有人建议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分析古代岷江进人成都平原后水灾特别严重的原因。

岷江上游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洪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减缓,泄洪速度慢;上游山区暴雨冲刷河流携带泥沙多,平原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古代社会抗灾能力弱。

(2)比较内、外江水量在汛期和枯水期的大小,并说明都江鱼嘴这样分流的目的。

汛期:内江水量小,外江水量大,有利于防洪;

枯水期:内江水量大,外江水量小,有利于引水灌溉。

(3)汛期河流含沙量大,进入内江的河水冲击宝瓶口一侧的凹岸后,因受弯道环流作用,面层主流指向凹岸,底流指向凸岸;底层泥沙经凸岸的飞沙堰排入外江。

(4)赞同;可以调节径流,更好的配合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的功能;可以发电,促进经济的发展。

或不赞同:改变了天然河流的自然流态,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都江堰工程功能的发挥。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环境特征分析,考查影响水灾的因素、水利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流域的综合开发等基本知识。

1)本题考查水灾严重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岷江上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氓江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排泄不畅;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携带的泥沙众多,达到平原后,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慢,大量泥沙淤积,阻塞河道,造成水灾;同时由于古代经济落后,抗灾能力低,进一步增加水灾的危害。

2)结合材料二可知,内江位于凹岸一侧,外江位于凸岸一侧,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因此在汛期,由于内江窄,外江宽,因而内江水量小,外江水量大,有利于防洪;枯水期,由于内江位于凹岸且较深,因而内江水量较大,有利于成都平原的灌溉。

(3)本题实质考查弯道环流的原理及其应用。结合材料可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和泥沙,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溢洪逆前修有弯道,飞沙堰位于凸岸一侧。因此在汛期大量泥沙进入内江冲入宝瓶口凹岸后,由于受河流弯道环流的作用,表层河流流向河流的凹岸,底层河流向凸岸,底层泥沙经凸岸的飞沙堰排入外江。

(4)本题开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和理由一致。若回答可以,则从防洪、发电、灌溉、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若回答不可以,则从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河流天然形态、减少生物多样性及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