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知名导演张艺谋语)。温润的气候、丰沛的自然资源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名。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

材料二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原名灌县,后因世界水利名珠都江堰而得名,山环水绕,城景交融,天人相应,品味独绝,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2014年2月12日,由青岛四方公司研制的CRH6A型动车组将在成灌铁路正式载客运营,标志着我国城际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营。CRH6A型动车组主要用于中短途城市之间、区域城郊之间的通勤和商旅,以公交化的运营模式为主,故也被称为城际动车组。CRH6A型动车组最高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最大载客人数为1479人,是中国现有各型动车组中载客能力最大的动车组,被誉为“大肚子”动车组。下图为四川盆地简图。

材料三 黑苦荞多生长在高寒地区,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预防高血压、癌症等多种疾病中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五谷之王”。西昌大凉山区的甘洛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最高海拔4288米。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该县出产的黑苦荞,色泽乌黑,颗粒大,品质优,为“中国黑苦荞之乡”。早在300年前就有野生黑苦荞驯化栽培的文献记载。现甘洛县黑苦荞种植面积有32000亩,总产量达到4800吨,位列全国首位,黑苦荞产品远销国内十多个省市及欧美市场。

(1)试分析材料二中的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原因。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说明“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发展的有利条件

(4)结合材料三,试分析甘洛县黑苦荞品质高的原因。

【答案】(1)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宜居: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因岷江和都江堰水资源得天独厚,无洪涝危害;地处成都平原,地壳比较稳定,无破坏性地震;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完善。

(3)有青城山、都江堰等自然和人文旅游点,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非凡性突出);有城际铁路相连,交通便利;距离成都经济发达地区近,旅游市场广;旅游基础设施好,地区接待能力强。

(4)山地海拔高,气候高寒,适宜苦荞生产;降水丰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环境洁净,污染小。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等温线的原因、城市的区位分析旅游的区位评价分析和农作物品质的区位分析。

(1)影响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位于四川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该地区气温较同纬度气温较高主因是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地形,地势较低,不易散热,北部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受冬季风影响小。

(2)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成都拥有优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造就了著名的“天府之国”。使得成都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是十分宜居的城市。

(3)旅游资源发展的评价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入手分析游览价值高低,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地区接待能力,以及政策和环境承载量方面分析。

(4)影响农作物品质的主因可以从光照、降水、热量、气温、生长期、温差、土壤、水质、自然环境质量等自然条件分析,人文条件主要从种植历史,耕作经验,技术条件,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方面。结合材料三可知甘洛县地处大凉山区,海拔高,气候高寒,作物生长期长,适宜苦荞生产;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降水总量丰富,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达326天,苦荞积累的营养物质多;且该地区地处我国川西高原,人口较少,自然环境质量高,环境污染小;该县种植苦荞早在300年前就出现了,说明其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西关中平原,指的是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因此又称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自古以来,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秦国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道:“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下图为渭河平原示意图。

材料三:渭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6~14℃,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年蒸发量1000~2000毫米,无霜期120~220天。多年平均径流量102亿立方米(1934~1970年),年内变化与降水相似。6~10月为汛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间的径流占全年的60%~70%。年平均流量323立方米每秒,而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660立方米每秒(1954年),调查最大洪峰流量10800立方米每秒(1898年)。

材料四 汉江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图为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渭河水浑”的人为原因。

(2)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方面简要分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原因

(3)读材料一、二、三,概括渭河平原的农业特点并分析渭河平原自古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秦岭对汉江北部支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