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9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图12
(1)影响河套平原成为“塞外粮仓”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分)如果农业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会引起哪些生态问题?(2分)
(2)图中甲城市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当地发展钢铁工业有哪些区位优势?(6分)
(3)经过西部大开发的十年建设,鄂尔多斯已形成了煤—电、煤—焦、煤—油、煤—肥、煤—醇和天然气—甲醇等多条产业链。简述这些产业链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6分)

(1)有丰富的黄河水源灌溉。(2分)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2分)
(2)接近煤、铁资源,原料、燃料丰富;(2分)靠近黄河,水源充足;(2分)沿线有铁路运输,交通便利。(2分)
(3)有利影响:提高了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提高了附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4分)
不利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重化工业集中布局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河套平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依靠引黄河水而发展了灌溉农业,成为“塞外粮仓”,说明其主导因素为灌溉水源。干旱地区过度用水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土地盐碱化。(2)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区域位置判断甲城市为包头,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影响其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从矿产资源、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3)(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注意分为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工农业生产及区位条件分析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考点,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概况,并结合影响农业、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

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

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对比。

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b          ;c           ;d             。(4分)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         。(4分)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12分)

(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          ,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         。(4分)

(5)材料四中景观A与景观B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      。(2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