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研究,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量 C.植被类型 D. 城市化水平
A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见下图)回答35~36 题。
35.甲最有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温带草原
C .常绿阔叶林 D .常绿硬叶林
36.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形成了该地域分异规律
C.其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时间 地区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
播种面积 | 总产量 | 播种面积 | 总产量 | 播种面积 | 总产量 | 播种面积 | 总产量 | |
广东 | 419.73 | 2093.46 | 320.18 | 1472.21 | 239.6 | 1137.59 | 198.29 | 952.87 |
云南 | 263.7 | 661.9 | 262.35 | 1055.9 | 390.15 | 1420.3 | 438.15 | 1695 |
|
材料三:1992-2011年中国澜沧江研究关注的领域和内容
(1)澜沧江中游干流地貌景观特征是高山峡谷,从外力作用来讲,主要是由 形成。(2分)
(2)从澜沧江下游到上游,植被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和 地域分异规律。(4分)
(3)该流域地震频发,由其引发的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有 、 。(4分)
(4)根据材料二,描述广东和云南甘蔗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广东甘蔗生产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8分)
(5)结合材料三,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0分)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各类用地比重(%)”,根据表格回答7—8题。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园地 | 城镇 | 陆地水域 | 滩涂 | 未利用 |
1990 2010 | 48.08 41.87 | 14.47 9.89 | 18.72 17.27 | 0.34 0.04 | 0.21 0.03 | 9.65 23.91 | 7.96 6.35 | 0.35 0.63 | 0.22 0.01 |
7.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
A.生态退耕导致耕地比重下降 B.毁林开荒严重导致林地草地比重下降
C.工业发展促进城镇化 D.围湖造田导致水域比重下降
8.这种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水土流失减轻 B.荒漠化加剧
C.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D.雨季城镇内涝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