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中国是世界人口超级大国,2016年1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末,中国总人口达13.6亿,人口问题凸显。读下图 “第六次人口普查性别比例图”和下表 “2014-2015出生人口情况表”, 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和表,图表中反映出了( )
A、男女比列失衡和出生率降低 B、男女比例不平衡和人口老龄化
C、男女比例失衡和出生人口降低 D、性别歧视增加和预期人口减少
2.表中“2015预期人口”最可能受下列某些因素的影响,不包括( )
①二胎正式放开 ②0-14人口比例过低 ③劳动年龄人口连续多年净减少
④群众整体生育意愿不高 ⑤同性群体越加庞大 ⑥经济增速保持7%左右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④⑤ D、②④⑤
3.造成出现上述图表中反映出的现象的原因有( )
①重男轻女和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②婚育观念转变 ③靠儿养老的传统家庭模式占据一定的社会主流 ④婚育主体不同 ⑤孩子养育成本不同 ⑥我国社会养老机制尚不健全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
2015年11月30日中央气象台将华北地区雾霾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华北黄淮大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仍将持续。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选择两个气象因素分析其与大气中的PM2.5浓度的关系,并简述PM2.5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右图为中国、俄罗斯、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征。据此完成各题。
1.读三国经贸合作示意图,判断三个国家( )。
A.A是中国 B是俄罗斯 C是日本
B.A是俄罗斯 B是日本 C是中国
C.A是日本 B是中国 C是俄罗斯
D.A是俄罗斯 B是中国 C是日本
2.A、C两国经济发展具有的相似区位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能资源
C.内河航运发达 D.海洋运输为主
2012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颁奖仪式当日,挪威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是 。
(2)有人认为挪威是“大自然的赋予”,请结合图示信息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3)图中北海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简述其特点。
矿产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示例。读下图完成各题。
1.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工业区 ②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 ③属于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④19世纪上半叶形成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为核心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属于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B.①③
C.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且可以直接看到植被顶部和部分侧面的形状、阴影与群落结构等。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 特征,并由此区分植被类型
(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突出优点?
(3)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规律。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从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特征分析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为 ,试分析发展这一农业模式的好处。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完成各题。
精准农业系统
1.GPS在“精准农业”中可以( )。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
2.“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可以( )。
A.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B.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药
C.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D.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读“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的变化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2)洞庭湖湿地是典型的湖泊湿地,其形成条件有哪些?(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作答)
(3)图中所示的洞庭湖的这种变化,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4)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