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读图1(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和图2(武汉部份大学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武汉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前列,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
(3)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分析 (1)城市区位条件分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分析.
(2)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我们可以借鉴工业集聚的原因进行分析.
(3)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导致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解答 解:(1)武汉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自然因素: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社会经济因素: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等.
(2)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为(各高校空间位置接近,)优势互补,学科互补,便于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校间人才与信息的交流,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办学成本.
(3)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的作用为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故答案为:(1)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各高校空间位置接近,)优势互补,学科互补,便于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校间人才与信息的交流,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办学成本.
(3)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及作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京都议定书》是197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1)图1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欧洲、北美洲、亚洲.
(2)图2所示10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最少的亚洲国家是印度.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中国,其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法国CO2人均排放量仅为英国的52.5%、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法国70%的电能由核电提供.
(5)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既引起世界众怒,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推广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植树造林;保护热带雨林;控制人口增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