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下图(图中乙、丙两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问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二地所处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同一半球
- B.甲位于南半球,乙、丙位于北半球
- C.甲、乙位于北半球,丙位于南半球
- D.甲、乙位于南半球,丙位于北半球
2.对乙、丙两图中湖泊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中湖泊为内流湖,丙图中湖泊为外流湖
- B.乙、丙两图中湖泊湖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
- C.乙、丙两图中湖泊都为外流湖
- D.乙、丙两图中湖泊都为内流湖
3.关于甲、乙、丙三图的正确说法是
- A.甲山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B.乙地常年盛行西南风
- C.丙地水平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 D.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丙地
2. C
3. A
1.甲图北坡自然带偏高,为阳坡,推侧其为南半球;乙图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起方向相反,可确定河水向东流,再根据北岸是河流左岸,结合地转偏向力原理可知:乙在南半球,同理可推测丙在北半球。
2.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起方向相反可推侧乙、丙均为外流湖,根据图中湖泊与纬线的相对位,结合乙在南半球、丙在北半球可知:乙、丙两湖分别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乙湖水位季节变化不大。
3.甲山北坡的自然带偏高,说明北坡为向阳坡,但积雪冰川的高度又低于南坡,说明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应为迎风坡。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 | | | | | | | |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 粮食单产(吨/公顷) | | | | | | |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84 | 4.47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2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3分)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
|
|
|
|
|
|
|
|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
粮食单产(吨/公顷) |
|
|
|
|
|
|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84 |
4.47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2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