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据《青海省志。盐业志》记载,囊谦县已发现盐泉29处,其中有8处建为盐场,这些盐泉矿化度极高,是世界上已发现矿化度最高的盐泉(下图)。囊谦泉盐产区是青海省三大盐区之一,手工制盐技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诞生于农业文明中的手工业瑰宝。但是近年来,手工盐在市场经济中受到机器产品的挤压,囊谦盐工收入不高,盐场经营惨淡,一些盐田面临着退化为盐碛荒地的困境,制盐工具和技艺、性别分工和销售网络等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命运。作为青海盐业体系中的瑰宝,囊谦泉盐亟待保护和开发。

(1)囊谦地区的卤水多是自涌成泉,据图甲描述盐泉的形成过程。

(2)图乙为囊谦县境内的然木盐场,这里的盐田趁地利之便,修筑在一条沟谷中。分析当地“因山就势,开辟盐田”的原因。

(3)请为囊谦县盐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大气降水在海拔较高地区(山区)沿山坡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不断溶解盐岩中的盐分;在压力作用下,沿裂隙上升,出露地表,形成盐泉。

(2)盐场卤水来源是自然流出的盐泉,盐泉出口处海拔较高;在谷中修筑盐田,卤水可顺地势自然流入,节省人力;谷地地形利于蓄积卤水,且谷底相对平坦利于晒盐。

(3)生产性保护,挖掘并保护即将失传的制盐技术;用现代工艺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民的收入;将盐田和传统手艺等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景观资源推出,以吸引外地游客,扩大盐业的产业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本题以青海省囊谦县盐业的发展为情境内容,以简洁的文字、新颖的图像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査学生获取文字、图像信息的能力:同时,运用所学地理内容分析该现实问题,关注区域特征,感悟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悟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1)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自涌成泉”,再结合图中的信息,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盐岩的位置、盐泉的位置等,整体思考,按顺序依次描述盐泉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水循环过程的迁移和运用,要把握“水往低处流”这一常识,即大气降水在海拔较高地区渗入地下形成径流;地下径流溶解盐岩中的盐分;受压力沿裂隙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盐泉。

(2)本题考查盐田的区位选择。学生需要思考晒盐的卤水来自哪儿?(卤水出口较高)怎么就因山就势了(卤水自流进沟谷中):沟谷中晒盐有什么有利条件?(海拔低,利于卤水汇集;地势较平坦,利于晒盐等)综合这几个问题来思考并组织答案。根据材料,盐场卤水来源于海拔较高处的盐泉,卤水可顺势自流,节省人力;谷地利于蓄积卤水,且谷底相对平坦、降水少,有利于晒盐。

(3)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根据资料信息(囊谦泉盐产区目前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业(晒盐属于采掘类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从传统工艺的挖掘与保护,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促发展、跨界(如旅游等)综合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即可,注意生产性保护、用现代工艺增加村民的收入、扩大盐业的产业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