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在适温(22-25℃)、适湿(70%-90%)、富氧、多散射光的环境下方可生长发育良好,是营养滋补佳品。

四川大巴山区的通江县是段木银耳发源地,有“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说法,产耳历史悠久,生产过程是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售价每斤在数百至数千元不等。通江银耳选用7-8年树龄青杠树截成1米木段栽培,不能重复使用,生产周期为每年3-9月,主要出耳时间为每年6-8月,整个生产过程主要依靠劳动力。

代料银耳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麦皮、米糠、石膏等辅料,进行室内瓶栽或袋栽。代料栽培银耳从接种至采收,约需35-40天,可采收2-4批,生长周期约为60天左右,全年除高温季节外均可生产,售价每斤几十元。代料银耳随着栽培技术日益成熟,种植区域在全国各地扩散开且生产规模逐年增长。下图示意通江县在四川的位置。

(1)根据材料分析通江银耳质优价高的原因。

(2)与通江段木银耳相比,分析代料银耳生产存在的合理性。

(3)鉴于通江银耳的经济效益高,有人提议扩大生产规模,但当地农业专家强烈反对,试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专家反对的理由。

【答案】(l)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加上地处大巴山(秦巴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湿润多雾,多散射光,适合银耳生长;植被茂密,氧气含量高,生态条件优越;与代料银耳相比生长期更长,品质好;栽培方式生态无害,受地域限制大,总产量较小;对劳动力需求大,成本高。(5点即可) (2)生长快,生长周期短,收获次数多,产量大,可弥补通江银耳产量小的不足;以农副产品和边角料为主要原料,原料来源充足且利于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小,利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对森林的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3)理由:通江银耳选用7-8年树龄青杠树栽培,材料来源少;且大规模生产会导致植被破坏,引发生态问题;生长受地域条件限制大(答案合理可得分)

【解析】本题主要以四川通江县银耳的发展与种植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区位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农产品品质主要考虑其生产地的自然环境与生长周期。材料显示优质银耳的生存条件:“适温(22-25℃)、适湿(70%-90%)、富氧、多散射光的环境下方可生长发育良好”,“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生产周期为每年3-9月”等,通江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加上地处大巴山(秦巴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湿润多雾,多散射光,适合银耳生长;植被茂密,氧气含量高,生态条件优越,与代料银耳相比生长期更长,品质好;“价高”主要考虑市场供需以及生产的投入,材料“通江银耳选用7-8年树龄青杠树截成1米木段栽培,不能重复使用,生产周期为每年3-9月,主要出耳时间为每年6-8月,整个生产过程主要依靠劳动力”,因此通江银耳栽培方式生态无害,受地域限制大,总产量较小;对劳动力需求大,成本高。

(2)分析代料银耳生产存在的合理性,主要考虑段木银耳生产的缺点以及代料银耳生产的生态、经济效益。阅读材料可知:代料银耳生长快,生长周期短,收获次数多,产量大,可弥补通江银耳产量小的不足;以农副产品和边角料为主要原料,原料来源充足且利于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小,利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对森林的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均可。同意主要考虑扩大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江银耳产量小,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提高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品质好,市场需求高,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不同意主要考虑通江银耳生产过程中不利因素及对生态的破坏。通江银耳选用7-8年树龄青杠树栽培,材料来源少;且大规模生产会导致植被破坏,引发生态问题;生长受地域条件限制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