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某地二分二至太阳视运动轨迹及正午太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A位置正午太阳高度为88°32’,则该地的纬度是_______;若该地太阳升至图中B位置时,成都(30°40’N,104°04’E)的地方时约为10点50分,则该地的经度是_______。
(2)若太阳升至图中C位置,则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是_______,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___。
(3)若正午太阳的位置由A移动到C的过程中,该地垂直物体的影子在日出时分朝向的变化是_______;北极圈内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为_______。
【答案】24°54’N 121°34’E 南回归线达最大,并向北、向南递减 赤道以北 影子的朝向变化为:西偏南→正西→西偏北 极昼范围从最大逐日减小→昼夜平分→极夜范围逐日变大→极夜范围最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日影问题)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情况等,试题难度一般。
(1)读“某地二分二至太阳视运动轨迹及正午太阳位置示意”图可知,图中A位置为该地夏至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88°32′,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知,纬度差=90°-88°32′=1°28′,再根据此日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可知该地纬度为23°26′+1°28′=24°54′N;若该地太阳升至图中B位置时,读图可知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应为当地正午时刻;由成都(30° 40′N,104°04′E)的地方时约为10点50分可知,该地应位于成都的东侧,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两地时间差70分钟,经度差为17°30′,故该地的经度121°34′E。
(2)若太阳升至图中C位置,C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应为冬至时正午太阳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的范围是北半球各纬度,即赤道以北地区。
(3)若正午太阳的位置由A移动到C,即是太阳直射点由夏至移动到冬至;从夏至移动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日出东北,影子西偏南;秋分太阳正东升起,影子朝向正西;从秋分移动向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该地日出东南,故影子朝向西偏北,故影子的朝向变化是:西偏南→正西→西偏北;夏至,北极圈的极昼范围最大,从夏至到秋分,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日缩小,到秋分昼夜平分,从秋分到冬至,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日变大,到冬至日,北极圈的极夜范围最大,故从夏至到冬至,北极圈内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为:极昼范围从最大逐日减小→昼夜平分→极夜范围逐日变大→极夜范围最大。
【题目】新西兰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3日23时02分(东十二区区时),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南岛中部小城市卡尔弗登附近。
材料二:新西兰卡尔弗登与中国唐山地震的相关数据
时间 | 震级 | 震源深度 | 城市人口 | 死亡情况 | |
卡尔弗登 | 2016年11月13日 | 8.0 | 15千米 | 数百人 | 少于10人 |
唐山 | 1976年7月28日 | 7.8 | 10千米 | 百万人 | 20多万人 |
(1)新西兰南岛发生地震时,北京时间为2016年11月13日____时____分。该国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处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该地带位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2)新西兰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中的_________地震带,另一个地震带是_______地震带。
(3)板块运动不但导致了地震活动,而且与海洋岛弧和许多海岸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如图 所示新西兰东面A板块与B板块碰撞,A板块由于密度大、位置低,向B板块之下__________,B板块受挤压________,伴随着大规模的火山和岩浆活动,形成了新西兰诸岛。
(4)与中国唐山地震相比,此次新西兰地震人员伤亡极少。根据材料,结合影响地震烈度的相关因素,分析其原因。